甘肃泾川“北菜南嫁”:冬日“大白”远销粤浙
中新网兰州1月2日电 (记者 魏建军 高莹)“我手慢,一天就包200颗‘大白’,年前一个月能赚5000元。”48岁的甘肃定西市妇女董巧霞说,以往冬日里闲来无事,听说平凉市泾川县的反季节蔬菜已经“远嫁”南方。今年特地跟着姐妹们做起了包装大白菜的生意,赚点“年钱”。
董巧霞所说的“大白”,是当地盛产的大白菜,也称“包心菜”。“冬天可以不下雪,但是不能没有大白菜。”她说,尤其在北方农村,整个冬天基本就靠它,腌菜、炖肉、包饺子……从深秋一直能吃到开春,“是咱老百姓的神菜”。
泾川县位于黄土高原中部秦陇交界处。近年来,该县坚持以产业扶贫为重点,聚焦贫困村,大力发展蔬菜产业,新建日光温室55座,钢架大棚510座,种植早春蔬菜8154.4亩,全县累计建成日光温室614座,拱棚6858座,设施蔬菜种植面积达到4325.6亩,基本实现了贫困户“户均一座棚、人均一亩菜”的目标。
泾川县雄发兴农果蔬保鲜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建林介绍说,之所以在此建蔬菜保鲜冷库,主要目的是把当地盛产的大白菜、芹菜、西兰花等反季节蔬菜,“微调”时差,销售出去卖个好价钱。目前,除了销往天津等北方地区,也“远嫁”到广东、浙江等南方省市。
图为王建林介绍果蔬保鲜库及蔬菜销售情况。 魏建军 摄王村镇,是泾川县蔬菜产业发展的主要基地,蔬菜产业已逐步成为川区民众致富的首选产业。雄发兴农果蔬保鲜库是王村镇通过甘肃农博会招商引进蔬菜产业新型经营主体,是集蔬菜收购、冷藏、销售及信息服务为一体的万吨蔬菜保鲜库。
托保鲜库项目建设,该镇积极与企业洽谈协调,将农户种植的4800亩露地蔬菜,由公司与农户签订订单收购合同和保护价收购协议,有效解决了菜农的售后难题。以此为龙头,带动全镇乃至全县蔬菜产业走上市场化经营的路子,有效调动了农户种植蔬菜的积极性。
截至2018年6月,王村镇蔬菜生产总面积达到6180亩,建成设施蔬菜种植园区8处,建有日光温室172座193亩,大拱棚2335座1240亩,露地蔬菜4800亩。种菜农民人均蔬菜产业纯收入达到4761.9元,约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2%以上。
王建林介绍说,公司探索推行“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运营模式,建立企业、村集体、贫困户三方利益联结机制。采取“三变”入股的方式,全镇358户贫困户和5户残疾人将产业扶贫资金和残疾人项目补助资金共363万元通过合作社集中入股公司,“每户入股一万元,每年保底分红855元,并获得0.7%的盈利分红。”
“把这个钱给到农户手中,也许就买其它东西了,没有效益和利润。”王建林说,这种入股的形式有效拓宽了贫困户收入渠道,破解了村集体经济“零收入”瓶颈。截至目前,已兑付群众保底分红资金30多万元。
同时,当地积极探索“统一经营、统一管理、订单销售、农企共赢”的经营模式,利用广东虎门、浙江嘉兴等地高原夏菜直销档口优势,采取订单生产方式,带动该县朱家涧、王村、向明、章村等村农户种植露地蔬菜4500多亩,为脱贫增收奠定了基础。(完)
甘肃新闻网 【编辑:杜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