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民祥牧草有限公司发展纪实

05.08.2015  17:30
    甘肃民祥牧草有限公司,虽然名字冠着“甘肃”二字,但今年以前,并没有多少人知道她,说名不见经传,并不冤枉她。然而,今年以来,民祥牧草却在陇原大地声名大噪,省内外的政府部门、企业纷纷前来考察,许多大型养殖企业纷纷前来订货,全省项目观摩活动第九组观摩民祥牧草后给予充分肯定,省政府精准扶贫督查组考察民祥牧草后,对他们在增加农民收入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大加赞许......
民祥牧草是如何完成由“养在深闺人未识”到“满园春色关不住”的华丽转身呢?说起来真令人难以置信,靠的居然是“平凡的小草”——紫花苜蓿。民祥牧草从2007年起就开始加工苜蓿,但当时只是几间小作坊,加工一些苜蓿草粉、草颗粒、草块、草梱等。2013年,民祥牧草在安定区宁远镇征地150亩新建了加工场地,先后投资1000多万元引进4条国外先进的裹包青贮生产线,进行苜蓿、玉米、甜高粱等作物的裹包青贮。该公司今年可生产裹包青贮饲料15万吨,产值可达1.3亿元,跻身于产值过亿元的大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校企合作的典范
民祥牧草能走到今天,与一个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就是兰州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郭旭生。郭教授虽然是动物营养学博士,但对草产业开发却异常专注,他始终认为,在干旱、半干旱的甘肃中部地区,发展草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可以说是天然的“中国草都”。因此,多年来他一直致力于草产业的研究开发,民祥牧草为他提供了实现梦想的舞台。因此,他多年来与民祥牧草进行了深度合作,民祥牧草生产的裹包青贮苜蓿,就是他一手进行技术研究和指导的。不仅如此,民祥牧草还与兰州大学、甘肃农业大学、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等院校和科研单位进行了广泛深度的合作,为企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注入了强大的活力。

    精准扶贫的有效模式

      民祥牧草是一个标准的植根农村、依托农业、服务农民的“三农”企业,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扶贫产业化龙头企业。民祥牧草的运作模式主要有三种,一种是“公司+农户”,发展订单农业;另一种是“公司+合作社+农户”,发展合作组织;再一种是“公司+基地+农户”,发展现代农业。这三种模式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提高土地收益率,增加农民收入。在“公司+农户”的模式中,主要是以订单种植的形式,进行玉米裹包全贮,农户省去了玉米脱粒的工序,降低了劳动强度,而且每亩玉米比卖籽粒多收入300至500元。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中,则由合作社组织农户种植燕麦、甜高粱等当年生优质牧草,收割后交给公司进行裹包青贮。昔日人们眼中的“微贱小草”——燕麦,今日却变成了“银丝条条”,每亩地纯收入可达到600至1000元,几乎是同等条件土地小麦纯收入的两倍。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中,公司将附近农民的土地统一流转过来,作为公司的苜蓿种植基地,然后按100至500亩为一个单元,由农户进行日常管理,每100亩地每年付管理费2万元,流转了土地的其他劳动力则进入公司务工。这种模式使农民既得到了流转土地的财产性收入,又通过打工得到工资性收入,这是当前精准扶贫的最佳模式,也是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根本途径。

生态农业的有益实践

在民祥牧草的带动下,近两年全市苜蓿种植面积迅速扩大,许多近年来撂荒的土地陆续被流转种植苜蓿、红豆草等多年生优质牧草,既增加了农民收入,又为草食畜牧业发展提供了饲草料保障。更为主要的是发展了生态农业,加强了生态建设,绿化了山川,成为一个地地道道的绿色企业,使“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由理念变成了现实。


    发展草食畜牧业的重要保障

  市委、市政府提出,要把草食畜牧业打造成全市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和扶贫攻坚奔小康的支柱产业。草食畜牧业转型升级必须要有发达的草产业作为保障。现在在农村,由于青壮年劳动力大多数外出打工,留守的主要是老年人和儿童,要饲养牛羊,主要的问题是饲草无法解决,自己种植体力不支。民祥牧草可以将各种青贮饲料送货上门,这样就能够推动农村家庭适度规模养殖的发展。随着草产业的发展,将会有更多的牧草加工企业产生,这样在全市就可以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饲草料配送体系,必将大大加快草食畜牧业发展壮大和转型升级步伐。

    要实现农业现代化,首先必须实现农业产业化。民祥牧草的实践证明,要真正解决农民贫穷问题,发展现代农业,不断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建成小康社会,就必须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农业产业化、农村工厂化、农民工人化。相信民祥牧草的明天会更美好,定西的明天会更美好。(作者:苏存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