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武威亥母寺出土大量西夏文献 极大丰富研究资料

17.01.2018  10:11
资料图。图为甘肃武威亥母寺遗址全景(东—西)。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图

  中新网兰州1月16日电 (记者 冯志军)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16日披露,通过两年发掘,甘肃武威亥母寺遗址清理发掘出250余片西夏文献,这不仅对西夏的语言文字、社会历史、宗教仪轨、装帧印刷等方面研究提供了实物基础,更对西夏学学科体系的健全和发展产生了极大的促进和激励作用。

  据了解,这是继黑水城、西夏陵、拜寺沟方塔、山嘴沟石窟、敦煌莫高窟等地发现西夏文文献后,出土数量最多、最集中的一次,极大地丰富了西夏学研究的文献资料。

  亥母寺遗址是西夏时期创凿的藏传密教静修之地,也是中国现存较早的藏传佛教遗址。遗址位于武威市凉州区新华乡缠山村七组西南侧的祁连山北麓余脉,由4个洞窟及窟前建筑遗存组成,面积9800平方米。

  为有效保护亥母寺遗址本体结构、科学揭示其价值意义、全面开展窟内文物的保护与研究,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过去两年在甘肃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设计院的配合下,对亥母寺遗址连续开展了支护加固与考古发掘工作。

  目前,共清理发掘洞窟两座(01、03窟),清理各类遗迹25处。出土遗物以文献、佛教遗物、生活用品及建筑构件四大类,兼有少量兵器、碑刻、钱币等物。其中,以西夏文文献的发现最为重要。

资料图。图为甘肃武威亥母寺遗址考古现场。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图

  通过发掘,基本明确了亥母寺遗址的四个洞窟或是利用洞窟裂罅进行人工修整后开凿的石窟,各洞窟并非同一时期开凿,存在先后早晚关系,具有使用功能上的差异。自西夏开凿,历元、明、清各代均有延续,现存窟前主体建筑遗存为清中晚期建筑。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大量擦擦、佛造像、画像及唐卡等佛教遗物的发现,对研究西夏以来武威地区的佛教传布、信仰追求、佛教仪轨和佛教艺术具有重要价值。同时,也是历史上武威地区佛教兴盛并延续不断的有力实物证明。(完)

      甘肃新闻网 【编辑:杜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