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鲜明的“甘肃模式”——倾力保护国家管道安全纪实

03.12.2014  08:57

  原标题:特色鲜明的“甘肃模式”

  ——我省倾力保护国家管道安全纪实

   中国甘肃网12月3日讯 据甘肃日报报道(记者 伏润之 实习生 屈雯)就在几天前,参加第七次甘肃境内石油天然气管道安全保护工作会议的中石油总经理廖永远说,过去十年,甘肃省委省政府致力于油气安全保护,为全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作出了巨大贡献。

  从甘肃省在全国率先出台保护石油天然气管道设施的政府规章算起,十年弹指一挥间。

  十年来,甘肃境内油气长输管道干线已经达17条之多,总长度接近9000公里,一条条绵延的能源大动脉,承载着西油东送、北油南运、西气东输、北气南下的国家能源安全使命,在共和国的能源版图上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

  十年艰辛探索,甘肃在管道保护领域取得了令人信服的成就,长输油气管道连续多年保持“零打孔、零伤害、零事故”的纪录,并且创造了特色鲜明的“甘肃模式”,长庆油田陇东油区被习近平总书记赞誉为“和谐模范油区”。

  一

  甘肃,位于中国版图的地理中心,具有坐中四连、贯通南北、横亘东西的独特区位优势。

  伴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的铿锵步伐,千里河西走廊,相继建成一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大型油气管道,成为全国油气管道最多、分布最密集、输送量最大的独一无二的管道走廊。

  不得不说,我们正在见证一场“史诗”般的建设场景,今日的甘肃,油气长输管道干线达17条之多,总长度接近9000公里。

  保证管道安全,保证国家能源动脉畅通。目前,甘肃过境的输油气管道将优质油气资源安全输送至全国23个省区市,惠及5亿多人口。在本世纪的能源大通道建设中,甘肃人民服从国家能源战略大局,牺牲稀缺的耕地资源,主动调整大型项目规划,一切为油气管道建设让路,克服困难之多、奉献力量之巨、做出牺牲之大,在全国油气管道建设中罕见。

  21世纪之交,受原油价格提升、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增加和利益群体日益多元等复杂因素影响,全国油田及输油气管道安全面临严峻挑战,甘肃也不例外,如何让千里管道安全通畅,成为甘肃上下思索的问题。

  ——2004年7月,时任甘肃省经委主任的李平,写信给时任中石油集团副总经理陈耕,提出建立地企联席会议制度,共商保护油气安全长远之策,得到了中石油集团的积极响应。

  ——2004年8月19日,甘肃省颁布《甘肃省石油天然气管道设施保护办法(试行)》,在国家修订《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条例》后,在全国率先出台保护石油天然气管道设施的政府规章。

  ——同年,双方召开第一次联席会议,对甘肃境内石油天然气管道设施保护工作作出部署,提出把解决油区治安问题作为严打整治的重点,探索建立管道保护工作长效机制。

  二

  树立全局观念,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服从国家建设大局。甘肃省委省政府把油田和输油气管道建设与安全纳入总体工作布局,自觉承担起油田和输油气管道建设与安全的政治责任,为油田建设和油气管道运行安全提供了坚强保证。

  2012年5月28日,甘肃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三运作出重要批示,明确要求各级各方面一如既往地做好沿线输油气管道安全保护工作,为维护国家能源安全、确保国民经济发展大局做出应有的努力和贡献。

  省委副书记、省长刘伟平多次强调,全省各级政府要大力支持油气管道建设,加强隐患治理和风险管控,确保油气管道安全运行。

  这些年在地企双方的共同努力推动下,一项项共建平安管道的重大举措破茧而出。

  这期间,甘肃省与中石油集团签署了《庆阳地区经济发展与陇东油区整体开发会议纪要》,明确提出加强地企合作,建设和谐油区,促进共同发展。甘肃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在工程规划建设中切实加强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优先服从国家能源战略的需要。甘肃省政府办公厅与中石油集团办公厅联合印发《地企共建平安管道行动计划》,明确了平安管道建设的目标任务、主体责任和重大举措,推动形成了地企共建平安管道的思想共识和行动合力。

  三

  十年来,甘肃与中石油共召开7次联席会议,当初对于管道保护毫无经验的甘肃,已经健全完善了综合协调机制,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工作网络,实行政府主导、部门联动、企业尽责、群众参与的工作格局,这就是管道保护的“甘肃模式”,它不但为油田和输油气管道的建设与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更为全国油气管道保护提供了现实摹本。

  ——油区扩展到哪里,管道延伸到哪里,联席会议就建到哪里。甘肃在全国率先建立省、市、县三级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地方项目建设与管道保护,协调解决存在的重大问题,形成了地企互信合作机制。从2009年起,在总结武威市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在全省建立乡村输油气管道设施保护机制,使输油气管道保护工作延伸到最基层。

  ——政府履行领导责任、部门履行监管责任、企业履行主体责任。以“四长”负责制为主体的责任体系,是甘肃输油气管道设施保护的一大特色。省长、市长、县长负总责,各级工信、公安等部门厅局长负责协调和应急处置,各级安监局局长履行监管职责,企业经理厂长承担管护第一责任,政府与部门签订目标责任书,部门与企业签订互保共建协议书,企业与群众签订看护协议书,形成了分工负责、协调配合、互促共进的工作合力。

  ——专项整治、专群结合、联合巡护。甘肃富有成效的工作举措,有效保障了油田和输油气管道的安全。从2002年开始,公安机关持续开展专项整治行动,破获涉油刑事案件2624起,抓获犯罪分子2876人,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1100万元,长输油气管道连续多年保持“零打孔、零伤害、零事故”记录。建立打、防、控一体化的输油气管道保护体系,组建专群结合的输油气管道巡护队伍,完善地企联防、联治、联护工作机制,落实重点区域、重点部位安全防范措施,企业加强人防、物防、技防、信息防,甘肃已形成地企合作、警企联合、群防群治的油气管道保护新格局。

  “十二五”末,甘肃油气当量产量将突破750万吨大关,未来几年,国家能源大通道建设将持续推进,西气东输四线、五线、六线、七线等一批油气管道将开工建设,甘肃过境油气管道长度即将破“万”。

  十年值得纪念,更是全新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