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森警:爱洒回乡 助民实现“小康梦”

12.09.2014  23:37

看望慰问贫困户(王瑞欣-摄)

人民网兰州9月12日电 (王生元) “现在年龄大了,没力气了,打工搞副业的事早就干不成了!”日前,76岁高龄的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麻尼寺沟乡寺庄村回族老人杨占林告诉笔者,他家羊圈里的羊已经繁殖到了13只,今年有5只可以出栏,能够收入六千来块钱。“这都是森林武警官兵‘投羊还羔’给我们带来的福音,要不是这些逐年增多的羊,日子早过不下去了!”提到养羊增收的这段经历,杨大爷对武警甘肃森林总队官兵的感激之情油然而生。

2012年初,武警甘肃森林总队积极响应省委“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号召,选定该村为扶贫联系点,警民携手共同寻找致富“金钥匙”。

我们回族群众大部分都有很丰富的养羊技术和经验,但是由于村民们没有足够的资金,养殖产业始终得不到发展。”寺庄村党支部书记拜林的话道出了村民们“念羊经、发羊财”的原委。他告诉记者,3年前,该总队结合当地群众的优势特点,把养羊业作为推动村里经济发展、促进农民致富增收的主导产业来抓,确定了“投羊还羔、增值分成、滚动发展”的养羊模式机制。由部队为最初的24户贫困户投放2只基础母羊,协议农户一年之后归还1只羊羔,再重新选定农户,使“投羊还羔”处于无限循环发展中。目前已在这一富民项目上投入资金21.6万元,从最初的24户48只羊,发展到如今的76户258只羊,取得了可喜的收益,村民们个个拍手叫好。

投羊还羔”让村民们得到了真实惠。今年60岁的留守老人马一孜力说:“森林部队为我们投的羊品种好,长得快,繁殖也快。我家的羊现在已经达到了8只,价值近万元,上半年光在产羊毛一项就收入700多元,现在还不想把羊卖了,让羊的数量再繁殖的多一些,那时候儿子就再也不用去外地打工了,到时就专门养羊!

以“投羊还羔”为基础,乡村教育事业也得到该总队党委的高度重视。“3年间,先后捐资45万元修建了“警民连心幼儿园”,有效解决了寺庄村和邻近村庄共78名留守儿童无人照看的难题,使在外务工人员彻底放下“包袱”和忧虑。出资7万余元在寺庄小学建成了“春苗图书室”,配置图书已达2400余册,极大改善了山村学童课余文化生活,满足了他们的求知欲望。”该总队范宪斌副政委介绍说。

同时,结合联系村周边环境实际,他们还协调省林业厅,连续两年共划拨45万元作为该村经济苗圃种植项目资金,由县林业局在寺庄村划定地域、确定树种、规定模式,从而进一步为该村综合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