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构筑产业新高地 打造发展新引擎

05.03.2016  13:52

——甘肃省“十二五”发展成就回顾之新兴产业篇

“十二五”以来,我省以新材料、新能源、生物产业、信息技术、先进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型煤化工、现代服务业等8大领域作为重点进行培育和发展。坚持建基地、促集群、扩规模、抓支柱、促先导、大提升的总体发展思路,不断加大扶持建设力度。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持续攻坚,取得了新的突破,为全省经济发展谱写了一曲华美的乐章。

政策有力助推  机制全力保障

为加快推进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省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的意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行动计划》《关于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关于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意见》等政策措施。建立了由18个省直部门组成的甘肃省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部门协调会议制度,制定出台了涉及科技、税务、金融、环保、知识产权等方面配套政策措施。

建立形成了涉及产业发展、政策引导、投融资、人才培育和技术服务、企业自主创新、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市场培育、产业园区建设等一系列系统性、实用性强的政策体系。形成了省政府高位推动、牵头部门认真履职、相关部门密切配合、骨干企业和投资平台市场化运行、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为我省全面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提供了有力保障。截至2015年底,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升到12%以上,实现了平稳快速发展。

做强优势行业  产业聚集发展

为做强重点优势行业,加快创新链与产业链融通,全省启动实施了新材料、智能装备等20个专项230多个重点项目,推动相关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2014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191.2亿元,同比增长12.5%:新材料产业177.9亿元,同比增长9.03%;生物产业57.2亿元,同比增长10.11%。目前,全省已初步形成了有色金属新材料、生物医药和先进装备制造等特色鲜明、创新能力强的专业化产业集聚地。其中,生物医药产业连续三年增长速度超过20%。已经成为全省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 

我省将推进新兴产业基地建设作为搭建产业创新平台,优化配置创新资源的基础,重点打造了金昌国家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基地和兰州国家生物产业基地。2014年,金昌新材料基地工业增加值达134.41亿元,产品占全国综合市场35%以上,已成为我国最大的镍基新材料、印花镍网,钴基新材料、铂族贵金属新材料基地;兰州生物产业基地总产值达270亿元,同比增长20%。

同时,我省不断开拓产业聚集发展新模式,扶持建设了二次电池及电池材料、太阳能热利用、生物质基材、微电子及有色金属新材料等5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创业示范园,目前,园区部分领域研发能力达到国际一流水平,产品实现量产,聚集效益初步显现。随着近年来我省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兰州市被认定为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城市,2014年,兰州市电子商务企业达1900家,全年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达500亿元以上,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达110亿元。

创新人才汇聚  提升创业实力

船说创业咖啡在兰州刚一落户,就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作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项目的成功实践,该项目将帮扶大学生创业与企业自身发展有机结合,积极搭建创新创业平台,举办青年创业领袖论坛、创业训练营、创业大赛等活动,已与多家创新型企业达成入驻计划。“十二五”以来,我省确定众创空间61家,众创导师262人,确定张掖市为省级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示范城市,人才的汇聚为我省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

这几年,我省不断优化创新资源,加强优势企业和研究单位引导,全省创新平台规模持续扩大、水平不断提升,已初步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目前,全省建有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实验室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19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17个。五年来,全省共安排各类重大科技创新工程资金8.3亿元,打造国家和省级产业技术创新平台64个、创新支撑工程54个、重大科技专项工程10个。仅2014年,全省专利申请受理量达1.2万件,多项重点技术和重大技术装备取得突破,实现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近1000项。

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产业规模逐步壮大,特色优势愈加突出,空间布局日趋完善,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也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资提供了无限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