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构建农村交管网络保交通安全

24.03.2016  08:35

    甘肃:构建农村交管网络保交通安全

    近年来,我省农村道路交通事故已接近道路交通事故总数的40%,而且呈递增趋势。特别是这几年在我省农村发生了多起恶性交通事故。

    路况差、车况差、安全意识差、交通秩序差已成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中长期存在的突出问题。

    为了解决农村道路交通事故多、隐患多以及管理缺失等问题,我省已经着手在乡镇建立交管站,整治农村交通安全隐患,坚决遏制农村道路交通事故频发的势头。

     农村交通事故频发

    目前,我省公路通车总里程为13.8万公里,其中县乡村道路为12.07万公里,占道路总里程的87.46%。农村机动车保有量为141.3万辆,占机动车总数的43.7%。此外,在农村道路上还行驶着66.37万辆无牌无证的农用三轮车、摩托车以及100余万辆电动车。

    记者从省公安厅交警总队获悉,近3年里,全省农村机动车保有量每年以超过20%的速度递增。低速载货汽车、三轮车、摩托车和微型面包车遍布边远山区。城市报废车、淘汰的黄标车、非正规渠道购买的二手车,甚至改装车,多数都流入农村地区。无驾照、无牌照、无行驶证的“三无”车辆占农村机动车总数的40%以上。

    与此同时,农村道路有82%的是四级和等外公路,加之农村交通参与者安全意识淡薄,短途客车和微型面包车、摩托车超员载人,三轮车、低速载货汽车和拖拉机违法载人,以及酒后驾驶等现象比较普遍,因此,交通违法行为以及交通事故多发。

    然而,由于基层警力缺乏,全省84%的乡镇没有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机构,县乡道路,通乡、通村道路几乎处于管理盲区。

     建立乡镇交警中队

    为做好全省农村道路安全管理工作,坚决遏制我省农村道路交通事故频发的势头,省政府决定于今年5月10日至7月10日,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集中整治行动。

    按照这次整治行动计划,要在5月20日前,所有乡镇建立道路交通安全委员会;要在5月25日前,所有行政村设立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室,按照重点村不少于2人,其他村不少于1人的标准,配备行政村交管室交通安全协管员;按照不低于辖区行政村总量15%、每站不少于5人的标准设置检查劝导站,并在集市等交通出行节点主要路口设置临时交通安全检查劝导站,按照平均2个乡镇设置一个交警中队、每个中队不少于5人的标准建立健全公安交警队伍,或者根据本地实际情况,依托农村派出所建立乡镇交警中队,依法管理辖区内国道、省道、县道的交通安全,查处乡镇交管站、行政村交管室和检查劝导站报告的交通违法行为。要在5月30日前,所有乡镇成立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站,按照一类乡镇不少于15人,二类乡镇不少于10人,三类乡镇不少于7人的标准,配备乡镇交管站交通管理员。同时,乡镇交管站要在乡道、村道的危险和事故多发点段交通隘口设置固定劝导站,设置提示牌。

    据交警部门介绍,乡镇交管站要联合辖区派出所、交警、运管、路政、公路、农机等部门,针对重点节点、时段、路段,每周组织一次联合执法检查,督导检查行政村交管室、检查劝导站工作情况。由公安机关组织专门力量深入农村地区严查无牌无证、农用车违法载人、面包车超员、摩托车不戴头盔、客货车辆超速、酒驾等违法行为,对查获的达到国家强制报废标准的车辆一律报废,对查处的交通违法行为一律按法律上限处罚。

     推进农村公路隐患治理

    为了提高车辆驾驶人纳管率,交通部门还出台了一些便利政策,比如免收农用三轮车、摩托车挂牌入户费,包括号牌工本费、行驶证工本费、机动车登记证书工本费;免收申领农用三轮车、摩托车驾驶证各科目考试费和驾驶证工本费;免费组织农用三轮车、摩托车驾驶证培训等多种优惠政策,解决农村机动车及其驾驶人无牌无证问题,并在农村地区逐步推行农用三轮车和摩托车带牌销售,出售两轮摩托车时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的安全头盔等。

    据了解,在这次整治行动中,要严密排查农村临水、临崖、急弯、陡坡、平交路口标志缺乏和通行客运班线、接送学生车辆集中的安全隐患点段,逐路、逐段、逐点提出整改建议。按照先易后难,分批次、分重点完成农村公路隐患路段的治理工作。急弯陡坡、临水临崖等重点安全隐患一时无法完成治理的,6月15日前设置减速带、太阳能发光爆闪灯、反光镜、警示牌等。

    目前,全省共排查出237处农村道路安全隐患,已有75处整治完成。已排查出无证无牌摩托车23.9万余辆、无牌无证三轮车12.1万余辆,无牌无证面包车7453辆。

    在路面查纠过程中,排查出面包车超员95起,依法查处78起;低速货车、三轮车、摩托车微型面包车违法载人187起,依法查处174起;酒后驾驶106起,依法查处72起;无牌无证驾驶1681起,依法查处1562起。

     交管网络建设紧锣密鼓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庆阳将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确定为“生命安保工程”,全面推行大队、中队、乡站、村室四级农村交通安全管理架构体系和管理网络,彻底消除了农村交管工作的盲区与死角。

    目前,庆阳34个农村交管中队,已有27个已经开展工作,通过公开考录、选调的899名辅警已全部到岗,119个乡镇农村交管站、1259个村社交管室已全部建成,653名乡镇交管站交通安全管理员、1609名村社交管室交通安全协管员已全部配备到位。庆阳各县区农村交管大队、中队、乡站人员经费、公用经费、业务装备经费、营房建设经费由县、乡两级财政全额保障,行政村交通安全管理员纳入政府公益性岗位予以保障。

    针对农村大量农用车因各种原因无法挂牌的实际,庆阳交警部门推出自制临时识别号牌的管理办法,对符合挂牌入户条件的,由乡镇负责收齐相关资料,到县交警大队集中免费挂牌入户,免费培训考证。对因各种原因不能挂牌入户的农用车,由乡镇负责在车体上喷涂临时识别号码,发放临时识别号牌,全部造册登记,进行有效监管,全面提高农用三轮车纳管率,从源头上杜绝无牌车辆上路行驶。

    据省公安厅交警总队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截至5月25日,全省1228个乡镇中,已有954个乡镇成立交通安全委员会,796个乡镇成立了交管站,已经配备了3435名专职交通安全员和13834名交通安全协管员,还成立了216个交警中队。

     记者手记

    让农村群众平安出行

    文 洁

    2014年9月26日,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完善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机制的意见》,明确了乡镇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站负责监督管理乡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建立完善辖区机动车和驾驶人基本信息等台账,在重点路段设置交通安全检查劝导站,纠正、制止、劝导交通违法行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室负责管理本行政村车辆、驾驶人基础信息,在村口进行交通违法行为检查、提示、劝导。

    我省的这项举措,正是切中农村交通安全要害。因此,去年11月,公安部交管局将这一做法向全国推广。

    当然,有了好举措,还要看落实。

    但据记者了解,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工作体制和工作机制还不完善,属地管理目标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仍不健全。一些县区仍停留在“牌子挂在门上,制度贴在墙上,人员写在文件上”的表象层面。

    有专家称,农村建立完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机制、政策好,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落实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乡镇交管站和村社交管室、劝导站工作人员多为兼职,普遍缺乏系统的业务技能培训,交通管理专业化程度不高,影响了执法水平和效果。

    一位来自基层交管部门的负责人也表示,目前,各监管职能部门协作还不紧密,“大交管格局”未全面形成,针对重点人群、重点车辆、重点时段、重点区域精准施策、有效管理、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氛围尚未完全形成,各项管控措施落实还不到位。部分乡镇农村交通管理站和村社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室、劝导站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主动性不够,履职不到位,作用发挥不够;农村交管队伍之间协作还不紧密,交通管理执法整体作用发挥还不到位。

    农村道路安全管理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也是关乎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只有各级相关部门真正从体制、机制和保障方面着手,将政策落到实处,才能彻底扭转农村道路失控漏管和交通事故频发的被动局面。

    记者 文 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