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整顿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 堵偏门消灰色地带

14.02.2015  01:15

  甘肃新闻网兰州2月13日电 (刘玉桃 杨娜)13日,记者从甘肃省编办获悉,甘肃全面清理、取消和调整省级政府部门现行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在省级政府部门已成为“历史”,既堵住了“偏门”,也消除了行政审批中的“灰色地带”。

  同时,各市州和县市区也相应开展行政审批事项的清理、精简工作。构建行政审批权力清单制度体系,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提高取消、下放审批事项的“含金量”。

  甘肃省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高建国表示,通过清理,对多年从未实施过的“渔业捕捞许可证核发”、“渔业船员二、三级培训机构资格认定”、“国家重点保护天然种质资源采集审批”等审批项目,决定暂不列入省级行政审批项目目录。

  而对目前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汇总编制《省政府各部门现行行政审批项目目录》,建立行政审批权力清单,在省政府门户网站和省机构编制网公开,实行阳光透明审批,接受全社会监督。

  同时,将审批事项的设定依据、受理方式、提交材料清单、审批环节、审批时限、审核标准、是否收费等向社会公布,让群众在办理审批事项时有章可循。

  高建国表示,在加速“放权”的同时,也要注重制度建设,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做到放活不放任,以更有效的“”促进更积极的“”。

  为此,甘肃制定出台了《甘肃省行政审批事项目录管理办法》、《甘肃省行政审批监督管理办法(试行)》等配套制度,建立了权责明确、严密规范、公开透明、制约有效的行政审批运行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提高了行政审批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行政审批权力清单制度体系基本建立。

  2014年,甘肃省级行政审批事项进行了3轮大清理,通过清理,省级政府部门共取消、调整和下放行政审批项目185项,其中取消减少59项,与2013年底的424项行政审批项目相比,减幅13.9%。2015年新年伊始,取消、调整和下放涉及经济领域投资和生产经营活动审批事项132项。

  高建国称,为进一步激发社会活力、市场活力,甘肃将重点锁定社会各界意见比较集中、企业反响强烈、有“真金白银”的项目,以及与投资、创业、就业、经济增长及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直接相关的行政审批事项,和面向基层、涉及民生的行政审批事项,推动其取消、下放,促进发展。

  自2001年开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以来,经过15轮清理,甘肃省级政府部门行政审批项目由原来2315项累计减少了2073项,减幅达89.6%,目前保留行政审批项目374项。(完)

      甘肃新闻网 【编辑:杜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