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政协委员:育职业农民解农业生产"后继无人"之困
中新网兰州1月28日电 (艾庆龙)甘肃“两会”期间,甘肃省政协委员、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马忠明建言,随着社会快速发展,“一亩三分地”的传统种植方式早已落伍,甘肃应注重培训一批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他们不仅能推广新技术,还能转变村民落后思想。
马忠明表示,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水平低,产业收益低,导致年轻人“离开”土地外出务工,农村“空心化”、土地“撂荒化”等现象反映出农业“后继无人”。而新型职业农民可有效解决“谁来种地”“怎样种地”两大难题。
连日来,甘肃省政协委员聚焦农业发展,围绕如何建设和发展现代农业建言献策。
“职业农民在建设现代农业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甘肃省政协委员、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院长王化俊介绍说,如今,从种植到收割再到加工,机械化操作、标准化生产已成为潮流,农民综合素质成为制约现代农业发展因素之一。
在王化俊看来,不是年轻的农民就可以称为新型职业农民,而是需掌握先进技术基础并拥有实践经验的农民,他们可将农业和第二、三产业进行有机融合,通过互联网电商的思维,扩展农产品的销售渠道。
“新型职业农民可分为生产经营型、职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王化俊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过去,农民只为养家糊口和解决温饱问题而种地。现在,新型职业农民却让农村运转良好并变得富有。
马忠明认为,目前,在农村务农主要是文化程度较低的中老年人,他们的时间和精力无法胜任职业农民,培育对象侧重以回乡务农的创业农民、大中专毕业生、农民合作社带头人、有农业生产经验和专业技能的农民等为主,通过以点带面,发挥职业农民的作用。
正在进行的甘肃“两会”期间,甘肃省政协委员聚焦农业发展,围绕如何建设和发展现代农业建言献策。图为农业组小组会议。 艾庆龙 摄马忠明说,培育现代职业农民,需要从环境、制度、政策等层面引导和扶持。
“参加培训的人员,不能‘一训了之’。”甘肃省政协委员、甘肃怡泉新禾农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李大军认为,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应围绕县域核心产业,采取“农民点菜、专家掌勺”的方式,对其进行实用专业技术、农业科技发展、农业发展理念、农业文化、农场管理等方面培训,同时依托企业,实现就业。(完)
甘肃新闻网 【编辑:杜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