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探索小规模办学 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新路

19.02.2017  03:42

甘肃竭力突破农村教学点多、经费少、师资缺的教育瓶颈,坚持办好农民家门口的每所学校,积极探索创新“联校走教”“生本教育”“特色课程”等小规模办学模式,把有限的优质教学资源最大化辐射到“麻雀学校”,使一些濒临撤并的薄弱学校学生出现“回流”,减轻了城镇学校大班额压力,走出教育扶贫的新路子。

早上7点,秦安县陇城教育园区的老师就已陆续登上校车开始一天的走教。一车二十几位老师要分别赶往12个教学点以及3个完全小学,其中最远的教学点距离园区有13公里。

杨兴丽去年来到硬坡教学点之前,这里没有一个专业英语老师,英语课都是由语文、数学老师代教,导致很多学生发音不准。

(秦安县陇城教育园区走教教师 杨兴丽):“还是会今天改了明天有可能还是错,接着改,在句型上练习对话,多跟他们交流,多让他们说,现在改得好多了。

在山区学校最缺的并不是主课老师,很多学校的音体美课程基本形同虚设,有的让非专业老师兼课,有的干脆变成了语文、数学课。而随着走教老师的到来,这一现象得以扭转。

南七小学四年级的安乐乐,以前和妹妹在镇里上学,母亲专门租房子陪读。今年,姐妹俩又转回来了。

(安乐乐父亲   安秤国):“以前学校老师也比较少,课程有些开不了,现在都调来的专业老师,教得也好,各个课程都开着,娃娃的学习比较全面。还给家里减轻了一些负担,如果在镇上的话还要租房子,一年要2、3000块钱。

(秦安县陇城教育园区南七小学校长   陈继明):“从走教开始以来,首先我们学校开齐开足了各类课程,像音乐、体育、美术这些课程。所以这两年有转到外面的学生转回我们学校继续上学。

走教,让老师跑起来解决学生的问题。而乡村教师支持计划,让山区老师留得住、教得好。占地15亩的陇城教育园区,集中解决了园区老师住房、办公和后勤服务等问题,全学区小学教师打破了校际界限,统筹调配教师资源。

(秦安县陇城教育园区主任、学区校长   安让金):“稳定了教师队伍,由于住房问题的解决使老师没有了经济上的压力;一年来,学生没有辍学现象的发生,现在出现了从川区往农村教学点回流的现象。

在我省东部山区国家级贫困县庄浪,联校走教、特色课程也正在让优势资源覆盖到每一个麻雀学校。目前,庄浪县有近300名教师奔走乡间教学,填补了乡村小学音体美及英语教学的空白。农村娃大胆自信地说英语,技术娴熟地演奏优美的葫芦丝、古筝、口琴……一点也不比城里孩子逊色。

(庄浪县杨河乡李庄小学五年级学生 卜玉荣):“现在我已经学会了很多首曲子,我还去县上参加了校园艺术节,我一定会好好学习弹琴,长大了当一名音乐家。

近年来,甘肃省整合教师资源,采取音体美学科走教制、特长教师转岗培训制、偏远地区交流任教、县乡骨干教师支教制,农村学校的办学吸引力不断增强,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农村孩子放心地在家门口接受优质教育,减少了流动儿童、留守儿童,减少了陪护成本,解放了青壮劳动力,助推了精准扶贫,受到了农民和孩子的欢迎。

(甘肃省教育厅厅长 王嘉毅):“我们这两年结合全面改善薄弱学校的重大工程,我们全省93%的学校都进行了改造,特别是农村学校。我们要让学习条件达标、生活设施达标、运动条件达标。目前前三年的投入已经达到150亿元,使得我们农村学校的面貌大大发生改变。

甘肃省在西部地区率先出台《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实施方案》,加大省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一方面加大乡村小规模学校公用经费的补助;一方面加大省级财政支出比例,减轻贫困县财政压力。这一系列措施,大力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一体化、均衡化,让优质教育资源均衡覆盖到城乡每一个学生。

甘肃台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