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打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甘陇样本”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王斌
近年来,甘肃全省上下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全面落实中央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系列决策部署,统筹推进“三去一降一补”,着力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在转方式、调结构、强实体、防风险、补短板等方面取得重要阶段性进展。
去产能降成本成效明显
去产能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之战,是实现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关键所在。甘肃严格执行国家化解过剩产能政策,计划利用5年时间,全省压减生铁产能160万吨、粗钢174万吨,淘汰退出落后煤矿70处、产能991万吨。
据统计,2016年甘肃省钢铁行业压减生铁产能160万吨、粗钢产能144万吨,剩余30万吨粗钢产能将于2018年全部退出。煤炭行业在2016年已关闭煤矿46处、压减产能409万吨的基础上,今年计划关闭退出煤矿10处、产能240万吨,目前已完成9处、177万吨矿井实体关闭,还有1处63万吨将于10月底前关闭,剩余14处、342万吨将于2020年全部退出。同时,甘肃盯紧抓实清出“地条钢”,已发现的15家“地条钢”全部拆除取缔,得到了国家抽查组的充分肯定。
随着钢铁、煤炭、水泥、平板玻璃、电解铝等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和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稳步推进,甘肃的市场供求关系得到改善,部分企业效益持续好转。1~7月份,甘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0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69.6亿元,增长1.8倍;1~8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14.5%。
在降低实体经济成本中,甘肃制定出台《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的实施意见》,全面落实国家减税政策,坚持税收优惠政策一律取高限、弹性税率一律取低限,1~8月份,全省地税系统累计减免税款54.2亿元;国税系统累计减免税款137.94亿元;增值税“简并税率”预计今年将为企业减负1.65亿元;落实国家取消、减免政府性基金政策,预计每年减轻企业负担1.65亿元;落实取消、停征中央设立的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政策,预计每年减轻企业和社会负担3.2亿元;清理规范省级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预计每年减轻费用负担1.15亿元;全面停止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预计每年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8.25亿元。9月1日起降低非居民用气销售价格,预计每年降成本约2.4亿元。组织开展直购电交易,降低用电成本约17亿元;实施商业峰谷分时电价试点改革等降成本措施,年降成本约6亿元。着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今年取消调整行政审批等事项38项,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4项,取消中央指定地方实施的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25项。通过一系列降成本措施,1~7月份,甘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6.7元,同比降低0.6元。
去库存去杠杆积极稳妥推进
甘肃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探索建立符合省情实际、适应市场规律的长效机制。制定出台《去房地产库存实施方案》,综合运用下调房地产契税营业税、加大信贷支持、住房公积金异地互认贷款、提高棚改货币化安置率、推进“农民安家贷”等政策措施,鼓励居民购买存量商品房,支持农民工等新市民在城镇购房。1~8月份,甘肃棚改货币化安置56547户,相当于消化存量商品住房约510万平方米,货币化安置率达38.6%。截至8月底,全省商品住宅累计可售面积2139.97万平方米,商品住宅去化周期为13.43个月,已控制在政府确定的18个月目标以内,商品房库存总量已进入基本合理区间。
实体部门的去杠杆涉及到政府驱动型经济增长方式,投资效率与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甘肃制定出台了《金融支持企业去杠杆工作实施方案》,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完善区别对待、有保有控的差别化信贷政策,细化落实小微企业授信尽职免责、不良贷款容忍度等差异化监管政策,引导企业贷款利率下行。1~8月份,全省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6.26%,同比下降15个基点。全省签订去杠杆及市场化债转股框架协议金额1215亿元,目前浦发银行与省公航旅集团签订协议中的24亿元已到位。
甘肃充分发挥各类基金的引导和放大作用,设立省中小企业发展基金,首期规模达15亿元;生物产业、现代农业、生物医药、新材料等4支产业创投基金已对33户企业实施股权投资7.71亿元,撬动社会资本45亿元。鼓励企业通过股市、债市直接融资,白银有色成功首发上市,陇萃堂等5家企业“新三板”挂牌,198家企业在甘肃股权交易中心挂牌,截至8月底,全省实现直接融资355.22亿元。8月末,32户省属监管企业资产负债率为64.57%,同比下降1.04个百分点,比全国同期地方监管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低4.63个百分点。
下一步,甘肃将持续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推动全省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