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中国兰州网9月11日消息 假如将建立普惠金融体系比作一条漫漫长路,那么,农村金融无疑是这条长路变为通途的“最后一公里”。
现实就是这样,往往很骨感。当城里人享受到日益完善而丰富的金融服务时,农村仍存在金融机构服务网点覆盖率偏低、农业保险业发展滞后、农村资金外流、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支农乏力等一系列问题,其中,农民贷款难显得尤为突出。
正是由于城乡金融资源配置极不平衡,政策、法律瓶颈难以在短时期内得到有效突破,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难以得到政策、资金的有力支持,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滞后等制约因素的长期存在,使得农村金融这“最后一公里”显得尤为漫长。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并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正式提出了“发展普惠金融。鼓励金融创新,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
作为一种理念,普惠金融这四个字出现在党的重要文件中,令人眼前一亮。因为,它的宗旨就在于保障每个人应该拥有并实际获得金融服务的权利,其目的则是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参与经济发展,以此实现共同富裕,构建和谐社会。
普惠金融理念的提出,展现了中央发展金融服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的决心,也鞭策着我们必须直面农村金融面对的一切问题,开动脑筋、想出办法解决这些问题,并最终实现城乡金融资源平衡、实现金融服务全覆盖,让金融成为撬动农民致富、农村发展、农业腾飞的杠杆。因为,在我们这个拥有9亿农民的国度,只有让农民享受到完善、丰富的金融服务,才能真正实现普惠金融这一理念。这,是一个考验。
大家都在努力着。在省级层面,我省创造性地推出了“双联惠农贷款”等新产品,全部用于支持全省58个贫困县农户、专业合作组织和农业产业化企业发展,帮助他们加快发展、脱贫致富。
在企业层面,农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农商行)、邮政储蓄银行等国有金融机构,也积极行动起来,增设网点、加强服务,采用信用联保等模式,一点点地突破着制约农村金融、农业贷款的层层坚冰,为急需资金的农民雪中送炭、解了燃眉之急。
还有一些民间金融服务机构,步子迈得更快。他们采用农户联保、信用打分等方式,为解决农民贷款难这一问题趟出了一条可行之路,为我们建设农民信用体系做出了种种有益尝试,使农民的信用转化成为价值。
种种有益的尝试表明,唯有创新思维、创新模式、创新做法,才是从根本上解决农村金融这一难题的正途。在此基础上,努力构建多层次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立多管齐下的农村资金回笼激励机制、充分利用民间资本推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建设、创新农村信贷担保模式、建立农村利率定价机制降低农民贷款成本等具体举措,理应成为我们破解农村金融服务不足、发展滞后这道难题的选择。
机遇与挑战并存,更需要我们不断创新、不断尝试、不断努力,这样,才能赢得挑战、抓住机遇,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让普惠金融成为促进城乡共同发展的通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