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庆阳“荷包飘香百年高校”走进北大
中新网北京4月29日电(记者 侯志雄)29日,“雄浑苍凉、铿锵有力”的陇东道情唱腔回荡在北京大学校园里。由甘肃庆阳市举办的“荷包飘香百年高校”庆阳民俗文化走进北京大学系列活动启动。
庆阳香包的历史源于当地男耕女织的农耕文化习俗。2001年,文物专家在庆阳市华池县金代大定十年建造的双塔寺二号石造像塔体内发现了一只绣有变形梅花、荷花及缠枝花纹饰的香包。据考证,这件香包距今已近1000年,被誉为“千岁香包”,这是迄今中国发现的最早的香包。
庆阳市文化广播电影电视新闻出版局提供的资料显示,“香包、刺绣、民间剪纸、道情皮影、陇东民歌”被称为“庆阳五绝”,是传播“丝路文化”的重要载体。香包绣制、陇东唢呐、环县皮影戏、窑洞营造技艺、庆阳剪纸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北京万红绣坊艺术品公司总经理王万红对来自家乡的手工艺术品在北京大学展出感到骄傲。多年从事庆阳香包及刺绣艺术品开发与销售的王万红告诉记者,将传统文化加入现代元素是庆阳手工艺品的发展方向。
来自山东的参观者刘腾腾看到系列陇绣作品“婚丧嫁娶”后“为之感叹”,她表示,庆阳民间手工艺品对于甘肃农村生活的反映让自己“大开眼界”。
展会现场,年过七旬的中国民间艺术大师、庆阳剪纸“非遗”传承人金香莲现场教授起了儿童剪纸的“手艺”。她认为,“艺术从小学抓起、从娃娃抓起。”面临大多数传统剪纸艺人年事已高,剪纸艺术面临断层失传的困境,从2007年起,金香莲带头组织多位剪纸艺术大师与20多所庆阳当地中小学建立了固定的剪纸课,义务传授中小学生学习剪纸,使庆阳独特的剪纸艺术得到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同时,她还编辑完成了《庆阳剪纸技能》初、中级教材,培养出一批剪纸艺术骨干。
目前,庆阳市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1331项,拥有国家、省、市级代表性传承人151人,各级民间艺术大师769人,民俗文化产品达到20多个大类5000多个品种。
据悉,5月5日之前,首都观众可在北京大学欣赏多达1000件的庆阳香包刺绣、剪纸、皮影等民间艺术古旧藏品及现代精品。同时,来自甘肃庆阳的民间艺术家还将现场展示民俗文化产品制作技艺、环县皮影和南梁说唱,观众可与这些原生态的艺术家进行互动交流,近距离接触庆阳民间艺术,体验庆阳民俗文化。(完)
甘肃新闻网 【编辑:杜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