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广河:传统毛纺手艺"触电"升级 促民族文化传承

23.08.2018  22:31

  中新网甘肃临夏8月23日电 (高展)“我家是享受政府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从广河县山区搬迁到三甲集镇,通过培训学习传统毛纺手艺进入公司从事毛皮加工,现在一个月能收入3000元,并通过这种方式将民族的传统手艺不断传承下去。”正在生产车间里加工羊皮马甲的女工李小莹近日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说。

  和李小莹情况相同的,在甘肃西裕工贸公司还有200多名当地民众。他们务工的地方是甘肃广河县皮毛加工中心,同时这里又是广河县的“扶贫车间”。

  广河县隶属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历史上就是中国西部的重要商埠,素有“西部旱码头”之称。当地有各类集贸市场26处,特别是皮毛市场与国内各大市场接轨,是西北地区乃至全中国的重要集散地之一,三甲集镇被誉为“西北皮毛集散第一集”,所以三甲集镇皮毛商品在国内拥有良好基础,发展潜力较大。

  甘肃西裕工贸公司总经理马中云介绍说,毛纺加工是广河县的传统产业之一。当地政府将皮革毛纺加工定为特色产业进行扶持,充分利用现代电子商贸物流资源,借助电商进行产品销售,让皮革毛纺传统产业成功“搭上”电商快速列车,实现“触电”升级。

  该公司现可生产70多款和皮毛有关的产品,全部采用传统手工艺制作方法。目前,该公司一年销售额达7000万元,其中有70%通过网络销售。“销量好,利润可观,同时还能传承毛纺手艺,有信心带领大家共同致富。”马中云说。

加工完成的皮草服饰。 高展 摄

  正一丝不苟裁剪皮毛原件的裁剪员马牙古拜告诉记者,“小时候,奶奶就是这么给她做羊皮马甲的,如今车间所有毛皮产品都是采用传统手工艺制作,只是以前自己缝制,现在变成了缝纫机,但工序还是传统工序。家里有一儿一女,以前一家人生活来源只能靠种地,现在在厂子里做工拿工资,地里庄稼也能卖钱,日子比起以前好太多了。

  甘肃广河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三甲集镇党委书记马良佐表示,近两年来,广河县抢抓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带来的重大机遇,打造扶贫车间,探索出了一条“特色产业为依托、政策扶贫为牵引、企业带动为支撑、车间培育为抓手、群众增收为目标”的就业扶贫新路子。

  据了解,2017年,扶贫车间实现销售收入近2亿元,其中带动了1100多名妇女劳动力从事密集型的小型加工业,同时也满足了搬迁民众就近打工的需求,充分带动了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积极性和参与性,让30%以上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从中受益。(完)

      甘肃新闻网 【编辑:杨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