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小马小驴 能驮万“金” 助力攻坚 致富脱贫

19.05.2018  01:24

我省各地依托自然资源优势,积极引导农民发展特色养殖,落实奖扶措施,助推脱贫攻坚工作再上新台阶。

在镇原县,八年前回乡创业的慕伟华,建起了养殖场,专门养殖伊拉兔。伊拉兔饲养周期短,见效快,一般75天长到5斤就可以出栏。如今, 慕伟华不仅自己致富,还带动贫困户。

伊拉兔出栏后,合作社按保护价,统一收购贫困户养殖的伊拉兔,让养殖户没有后顾之忧。

在天祝县黄草川万良走马养殖场,58岁的“马客”胡万良正和云南马商联系出售走马的事。六年前,胡万良投资30多万元建起养马场,收购周边群众饲养的马匹,集中调教、训练、销售。

胡万良还把他的走马生意扩展到了青海、内蒙等地。前不久,他就为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走马培育基地运送了23匹岔口驿马,作为基础繁育马匹。

如今,在天祝县像胡万良一样懂技术、会经营的走马养殖户已达3000多户,每年向青海、四川、云南、陕西等地贩运的岔口驿马多达1200匹,均价4万元左右,年产值近5000万元。

在白银市于大川村,这里搞起了养驴合作社。养驴不仅劳动强度小,技术含量也不算太高,村民们积极性高。

王家山镇地处黄灌区,草料充足,地域面积大,通风便利,便于养殖,经过多方调研考察和深思熟虑,王家山镇走上黑毛驴的全产业链之路。

王家山镇筹资3000万在于大川村建成规模化肉驴繁育养殖基地,引进种驴1156头,实行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推进产业发展。

记者:庆阳台,慕彬,朱晓强,韩龙,梁湄,武威台,高当智,王春财,白银台,陈延欣,高政良,魏列芳,白晓庆

甘肃台综合报道。

主编:张建兵

责任编辑:王红岩

编辑:苏平

甘肃新闻·聚焦全省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