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将打造属于自己的抗战片——《喋血正阳门》

29.09.2015  10:28

    原标题:我省将打造属于自己的抗战片

    《喋血正阳门》选题研讨会昨日举行即日起向社会征集相关资料和线索

    期待甘肃能打造出像《闯关东》这样的抗战大剧

    山东有《闯关东》、江苏有《人间正道》,甘肃是否应该有一部讲述本土英雄抗击外敌历史的正剧呢?9月28日上午,这个愿望被正式提上议程。由市文联、兰州晚报、市作协、北京瑞鑫盛凯文化影视传媒有限责任公司共同主办的《喋血正阳门(暂定名)》选题研讨会在兰举行,省内文学、影视界众多专家、学者应邀到场。其中,兰州晚报副总编辑王琰将在这部片子中担任主要撰稿人,为这部甘肃人自己的剧目让历史说话,并重现当年抗击侵华八国联军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为了尊重历史,自即日起,主创团队开始向社会征集相关人物故事、线索,知情者可以拨打电话18893101036。

     把甘肃人自己的抗击外敌史拍出来

    《喋血正阳门(暂定名)》选题选自在河州(今临夏)韩集镇阳洼山生活的甘肃籍回族爱国将领马福禄,他于光绪二年(1876年)中武举,光绪六年(1880年)中武进士,后被皇帝钦点为皇宫侍卫,后为河南镇标。八国联军入侵时,马福禄任甘军“简练军”统领,在北京正阳门与侵华八国联军激战中殉国,用自己的生命谱写出一首可歌可泣的英雄诗篇。

    在本次选题探讨会中,省文联副主席、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汪小平,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孟凡声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以及《中国经营报》原甘肃记者站站长、民族学者汪玉林,甘肃作协常务副主席魏珂,《档案》杂志主编姜洪源,我市女作家“三俊”之一、市作协副主席、兰州晚报副总编王琰等来自军事历史、民族宗教、文学创作等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就《喋血正阳门(暂定名)》的文学形式、创作目标、写作手法、故事选题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该创作项目的设立,旨在响应甘肃创作年将西部英雄题材创作影视化的号召,力求打造出具有鲜明代表性、强烈社会反响的本土影视正能量作品。”汪小平说,“一部好的作品会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兰州影视创作迫切的需要将具有深厚民族情结的甘肃英雄搬上银幕。现在百姓生活在和平年代,英雄主义在现实生活中是出现断裂的,所以凭借真实历史人物所彰显出的英雄主义、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去感染当代观众,是实现正确社会价值观必不可少的方式。

     兰州晚报副总编王琰承担撰稿

    如何塑造接地气的英雄人物?如何能让历史说真话?针对这些观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如何成功塑造马福禄这一充满传奇色彩、彰显英雄气概的人物成为专家们讨论的焦点。

    孟凡声表示:“民族文化,是民族的灵魂和血脉,有着巨大的亲合力、向心力和凝聚力,对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对巩固和壮大统一战线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这个文学创作项目恰恰具备对民族文化深入挖掘整理的鲜明特质。同时,以人物为核心、以艺术为载体,以感人的民族英雄历史故事为纽带的创作思路,还可以进一步增进当代社会大众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

    “与会嘉宾的观点从不同方面提出了良好建议,为剧本的创作拓宽了思路、标注了重心、丰富了模式,基本勾画出了一个完整的文学框架。”作为《喋血正阳门》剧本的创作执笔者,首批入选兰州女作家“三俊”,现任兰州晚报副总编的王琰不仅对马福禄这个人物的历史脉络、文化特质进行了全面、深入的了解,更细致、迫切的在与会者的发言中寻找着新的创作思路与灵感。她说:“沙漠、草原、森林、戈壁……西北地貌的复杂多样是影视创作呈现的天然沃土。为此,剧本在创作中完全可以将临夏积石山当地具有甘肃独特魅力的自然风貌、风土人情、民族风俗、功夫武术进行全景式的展示。

     兰州籍演员王新军有望担纲主演

    在此次研讨中,还专门邀请了兰州籍著名演员王新军、著名编剧韩霏到场,他们不仅在影视创作方面提出了建议,还表达了愿为甘肃艺术发展出力的美好愿望。

    “能够回来为家乡做一件事情,是我长久以来的愿望。这么多年来虽然有很多影视剧作品在甘肃拍摄,但都仅仅是用甘肃的文化富矿为自己的艺术作品贴金,并没有把甘肃的深厚底蕴挖掘出来。”王新军表示,“作为演员,我参与拍摄过很多抗日战争的戏,去过山东、四川等很多地方,但由于甘肃作为抗战期间大后方的地位,没有拍摄过有关甘肃的抗战剧,这令人遗憾。此次《喋血正阳门》正是描写陇原英雄抗击八国联军的故事,是打造甘肃英雄的题材,如果能够作为影视作品拍摄,我愿意在剧中出演角色,为挖掘甘肃文化的富矿尽一份力量。

    著名编剧韩菲表示,作为编剧,建议《喋血正阳门》的大框架要遵循史料,旨在通过此剧让观众知道甘肃本土武将保家卫国的英雄事迹。在充分挖掘史料的同时,还要增加甘肃民族、民俗、风情、风光的展示,做成一部本土特色鲜明的民族英雄大戏。 (记者高宏梅实习生张路路杨亚茹)

( 编辑:王小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