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实施双联行动的理论与实践探析

19.09.2014  21:14

   一、双联行动的理论与实践创新意义

  1.从哲学角度看,双联行动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是实践哲学。马克思主义认为,人通过实践,既改造了客观世界,同时也改造了人类自身。一方面,人类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并确证了自己特殊的本质。实践在创造人、使人类从自然界分化独立出来的同时,也造就了人类特有的本质。另一方面,人类通过实践也不断地展示、强化和扩大着自己的本质力量。甘肃省双联行动以践行党的根本宗旨为出发点、以为民富民为着力点、以作风转变为聚焦点,其指导原则、根本要求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高度契合。

  2.从政治角度看,双联行动密切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群众路线的有效实现形式。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党的根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从实践看,开展联村联户活动,对党员干部教育意义十分明显。一是有效增强了党员干部的服务意识。二是有效提升了党员干部的服务能力。三是密切了干群关系。双联行动犹如春雨,滋润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心田。联村联户干部和群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开启了干群关系的新篇章。

  3.从经济角度看,“联村联户”是扶贫战略的重大创新。20世纪中叶以来,世界各国和有关国际组织先后提出和实施过不少反贫困战略,这些战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均没有能够从根本上消除贫困。甘肃针对贫困问题,以双联行动向扶贫宣战,这是对扶贫战略的一个重大创新,其意义是深远的。一是“联村联户”让扶贫工作更具灵活性和针对性,探索出了各具特色的脱贫致富新模式。二是从实际效果看,扶贫效果十分良好。2012年我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506.7元,比上年增加597元,增长15.3%,增速居全国第四。尤其是贫困人口相对集中的六盘山区、秦巴山区等地的农民收入增速达到17%以上。

  4.从文化角度看,联村联户构建了城市文化与乡村文化相互融合的有效渠道。双联行动对城乡文化的融合作用体现在:一是有利于城市先进文化向农村的融合。党员干部定期下乡有利于传播城市的先进文化,包括先进的技术文化、卫生文化、管理文化、法律文化等。二是有利于城市文化吸收农村文化的长处。城市文化注重效率和速度,农村文化注重休闲和安静;城市文化注重个人自主,农村文化注重亲情伦理等等。一方面,农村文化要吸收城市文化先进的部分;另一方面,城市文化也要吸收农村文化先进的部分。在双联行动中,党员干部既是文化的传播者,也是被教育者和被帮助者,有效推动了城乡文化的互动和融合。

   二、双联行动的工作成效与实践探索

  1.主要做法和成效。主要做法有以下几个方面:即顶层设计、科学规划,明确任务、重点突出,安排周密、组织得力,务实创新、破解难题,内外结合、合力推进,强化宣传、舆论先行。主要成效体现在:一是贫困地区农村基础设施显著改善,制约贫困地区发展的主要难题和瓶颈逐步破解。二是脱贫致富门路进一步拓宽,农民收入快速增长。一些特困村增速更为显著,如会宁县钟家岔村农民收入当年实现翻番;武山县北顺村农民收入较上年增长70.1%;庄浪县石阳村农民收入同比增长27%以上。三是“八个全覆盖”和“五件实事”增强了贫困地区发展后劲。其中小额信贷和融资担保这两个“全覆盖”创造性地解决了贫困地区普遍存在的融资难问题。四是党员队伍壮大,一批能人进入村两委,村班子领导发展的能力显著提升,党在农村的群众基础更加稳固。五是锻炼了干部,增强了服务意识,提升了服务能力,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六是探索创新形成各具特色的脱贫致富新模式。泾川县“四个一”互帮互助模式、武威市凉州区“技术单位领导+首席专家+技术服务组+专业合作组织(种苗公司)+农户”五位一体服务模式等。

  2.基本经验与亟待改进的问题。基本经验:一是坚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是双联行动顺利推进的根本保证;二是围绕中心、突出重点的工作思路,有效确保了双联行动稳步推进;三是围绕六大任务,突出实践创新,为双联行动持续推进注入强大活力;四是四级联动,统筹协调,是双联行动健康有序推进的关键环节;五是强有力的宣传动员和社会广泛参与,为双联行动奠定雄厚的社会基础。值得注意的问题:一是行动进展不平衡;二是联动机制不完善;三是工作水平低层次;四是思想认识不到位;五是作风漂浮,工作不扎实;六是发展《规划》确定的目标与任务、措施不对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