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实施双联行动的理论与实践探析

19.09.2014  10:38

  一、双联行动的理论与实践创新意义

  1.从哲学角度看,双联行动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是实践哲学。马克思主义认为,人通过实践,既改造了客观世界,同时也改造了人类自身。一方面,人类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并确证了自己特殊的本质。实践在创造人、使人类从自然界分化独立出来的同时,也造就了人类特有的本质。另一方面,人类通过实践也不断地展示、强化和扩大着自己的本质力量。甘肃省双联行动以践行党的根本宗旨为出发点、以为民富民为着力点、以作风转变为聚焦点,其指导原则、根本要求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高度契合。

  2.从政治角度看,双联行动密切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群众路线的有效实现形式。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党的根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从实践看,开展联村联户活动,对党员干部教育意义十分明显。一是有效增强了党员干部的服务意识。二是有效提升了党员干部的服务能力。三是密切了干群关系。双联行动犹如春雨,滋润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心田。联村联户干部和群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开启了干群关系的新篇章。

  3.从经济角度看,“联村联户”是扶贫战略的重大创新。20世纪中叶以来,世界各国和有关国际组织先后提出和实施过不少反贫困战略,这些战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均没有能够从根本上消除贫困。甘肃针对贫困问题,以双联行动向扶贫宣战,这是对扶贫战略的一个重大创新,其意义是深远的。一是“联村联户”让扶贫工作更具灵活性和针对性,探索出了各具特色的脱贫致富新模式。二是从实际效果看,扶贫效果十分良好。2012年我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506.7元,比上年增加597元,增长15.3%,增速居全国第四。尤其是贫困人口相对集中的六盘山区、秦巴山区等地的农民收入增速达到17%以上。

  4.从文化角度看,联村联户构建了城市文化与乡村文化相互融合的有效渠道。双联行动对城乡文化的融合作用体现在:一是有利于城市先进文化向农村的融合。党员干部定期下乡有利于传播城市的先进文化,包括先进的技术文化、卫生文化、管理文化、法律文化等。二是有利于城市文化吸收农村文化的长处。城市文化注重效率和速度,农村文化注重休闲和安静;城市文化注重个人自主,农村文化注重亲情伦理等等。一方面,农村文化要吸收城市文化先进的部分;另一方面,城市文化也要吸收农村文化先进的部分。在双联行动中,党员干部既是文化的传播者,也是被教育者和被帮助者,有效推动了城乡文化的互动和融合。

  二、双联行动的工作成效与实践探索

  1.主要做法和成效。主要做法有以下几个方面:即顶层设计、科学规划,明确任务、重点突出,安排周密、组织得力,务实创新、破解难题,内外结合、合力推进,强化宣传、舆论先行。主要成效体现在:一是贫困地区农村基础设施显著改善,制约贫困地区发展的主要难题和瓶颈逐步破解。二是脱贫致富门路进一步拓宽,农民收入快速增长。一些特困村增速更为显著,如会宁县钟家岔村农民收入当年实现翻番;武山县北顺村农民收入较上年增长70.1%;庄浪县石阳村农民收入同比增长27%以上。三是“八个全覆盖”和“五件实事”增强了贫困地区发展后劲。其中小额信贷和融资担保这两个“全覆盖”创造性地解决了贫困地区普遍存在的融资难问题。四是党员队伍壮大,一批能人进入村两委,村班子领导发展的能力显著提升,党在农村的群众基础更加稳固。五是锻炼了干部,增强了服务意识,提升了服务能力,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六是探索创新形成各具特色的脱贫致富新模式。泾川县“四个一”互帮互助模式、武威市凉州区“技术单位领导+首席专家+技术服务组+专业合作组织(种苗公司)+农户”五位一体服务模式等。

  2.基本经验与亟待改进的问题。基本经验:一是坚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是双联行动顺利推进的根本保证;二是围绕中心、突出重点的工作思路,有效确保了双联行动稳步推进;三是围绕六大任务,突出实践创新,为双联行动持续推进注入强大活力;四是四级联动,统筹协调,是双联行动健康有序推进的关键环节;五是强有力的宣传动员和社会广泛参与,为双联行动奠定雄厚的社会基础。值得注意的问题:一是行动进展不平衡;二是联动机制不完善;三是工作水平低层次;四是思想认识不到位;五是作风漂浮,工作不扎实;六是发展《规划》确定的目标与任务、措施不对称。

  3.呈现的阶段性新变化和村民的新要求。目前,双联行动正由双向对接转向实质链接、全面展开转向纵深推进,呈现出一些新变化:一是覆盖面扩展为全省86个县、67万贫困户,而且由农村贫困户延伸到了城市贫困户。覆盖面的不断扩大,给双联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二是帮扶对象的内生动力显著增强,由原来的“想干不会干、想干不能干、等等看”变为“想办法、我要干、我能干”。三是双联工作重点逐步转向以扶植富民产业、助农增收为主的常态化推进。这一转变预示农民对联村单位和联户干部的“供给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四是帮扶方式将由过去以“输血”式的救急救难为主,转向以增强“造血”功能为主。这就要求我们的帮扶手段、工作方法必须及时跟进,更加多样化。

  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农民和村社干部对双联行动又有了新的要求:一是期望增加投入,持续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收入稳定增长;二是迫切要求提供更多更务实的指导意见和市场信息;三是尽快增强自身素质和致富创业能力,尤其是中年女性的要求更为强烈。四是希望联户干部能够常来常住常联系;五是发展规划和脱贫计划能够一步一步得到落实。六是期待帮扶政策和帮扶机制进一步完善。

  4.推进双联行动的政策建议。一是进一步深入调研,切实搞清农户和村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为下一步完善双联措施,优化资源配置提供决策依据。二是兼顾当前与长远,制定完善符合县情、村情的脱贫致富规划,增强规划的可行性、前瞻性。三是把培育特色产业作为农民稳定增收的根本,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劳务输出产业,做到每一个联系村都有一个主导产业、每一个联系户都有一个致富门路。四是创新完善双联工作载体和机制,尤其要注重运用市场手段,创新横向联动机制,更大范围内动员社会力量,引进省外乃至国际扶贫组织等资源。适当归并联村单位,加强内部协作,探索完善双联行动与扶贫开发深度融合的常态化工作机制;完善督查机制,建立健全考评体系。五是强化干部培训,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六是强化农民培训,提升其增收致富内生动力。

  三、“联村联户”需要向“联心联贫”拓展

  “联心”,就是不仅要注重“富民”,更要注重“福民”,要更加关注贫困户幸福度的提高。“福民”是目的,“富民”是手段。“联村联户”,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要让贫困人口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如何“福民”?一是扶贫者要与贫困者建立真正的平等关系。贫困者也有自尊和尊严,扶贫者在进入贫困者的视野时,要平等对待贫困主体。二是对贫困者在精神上要给予更多关怀。要注重贫困人口社会关系网的建立,要更多增加贫困人口的社会支持度。三是要注重贫困人口的道德建设。要多一些激发贫困者劳动精神的举措,还要注重贫困人口的家庭伦理建设。四是要进行综合扶贫。除了加大物质方面的投入外,要加大心理建设、身体建设、知识建设等方面的综合投入,加大智力扶贫和科技扶贫的力度。五是要注重贫困地区落后习俗的改造。落后的习俗既是贫困的原因,也是贫困的结果。改造习俗可采取强制措施,也可进行必要的立法限制。六是贫困地区要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贫困地区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项目,注重保护环境。七是贫困地区的发展考核指标要更加注重国民幸福度的提高。在贫困地区考虑建立一套新的考核指标体系,要更加注重国民幸福度的提高。八是贫困地区要少一些赶超跨越发展战略。为了尽快摆脱贫困,一些贫困地区提出了赶超跨越战略,这种谋求快速发展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却是不现实的。贫困地方发展的跨越,应当是人民群众幸福度提高的跨越和赶超。九是贫困地区要更加注重政治体制建设。注重建立更加公开、协商、民主的体制。

  “联贫”,就是不仅要注重农村贫困户的联系,也要注重城市贫困户的联系。目前注重城市贫困问题的解决,意义更大。一是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问题会越来越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当城市化水平接近50%时,就需要更多关注城市贫困问题。二是目前我国农村贫困人口数量已少于城市贫困人口数量,客观需要国家重点考虑城市贫困问题。三是城市贫困和农村贫困相比,对社会稳定发展影响更大,城市贫困更容易导致人们失去道德底线。四是城市贫困对经济健康发展影响更大。城市一般既是生产中心,也是消费中心。当城市贫困严重时,经济生活中的生产和消费就更缺少拉动力,经济增长率就更难以提高。五是今后我国城市贫困将是一个长期现象。

  注重城市贫困问题,是大势所趋,是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需要制定关于解决城市贫困问题的发展战略。一是要加大对城市贫困问题的调查和研究。二是要尽快制定和完善城市扶贫标准。三是要尽快建立和健全城市扶贫机构。四是慈善组织和民间扶贫组织也需要更多关注城市贫困问题。

  (本文根据省委党校宋圭武教授主持的2012年省社科规划重大招标项目《甘肃省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摘编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