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定西“披绿覆土”:草满沟壑农民“钱包鼓”
中新网甘肃定西9月5日电 (艾庆龙 张婧)将30亩土地全部种上青饲玉米,李光明对当初的决定甚是满意。初秋的蒙蒙细雨中,大面积的饲草显得格外翠绿,点缀着千沟万壑,满脸笑容的李光明站在半山腰上欣赏着眼前的美景。
甘肃定西市安定区位于黄土高原沟壑区,宁远镇红土村村民李光明的土地与大多数村民们一样,种植经济效益低下,难以养家糊口,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外出务工。然而,当原本坑洼不平的地表重新披上“绿装”时,却吸引着人们返乡种地。
甘肃定西市安定区宁远镇红土村村民张富平将刚收割的青饲玉米卸放在企业收购区。 艾庆龙 摄在外务工的李光明因老人年迈便返乡照顾,深知土地无钱可赚的他选择在一家新建的饲草加工公司打工,而在公司的所见所闻,让他对种地有了新的认知。
“原来沟壑中光秃秃,少有绿色。”亲眼见证着饲草效益和沟壑披绿的李光明索性将自家30亩土地全部种植青饲玉米。“简直不可思议,种植饲草比粮食还挣钱。”他告诉记者,青饲玉米更适应当地土质,并且种植过程省时省力还有公司订单收购,“与食用玉米相比,每亩可多收入300元至500元”。
其实,早在2012年,安定区在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基础上,出台了《定西市安定区草产业发展规划》,计划逐年扩大包括青饲玉米、苜蓿、燕麦等饲草种植,逐步优化饲用作物结构、加快培育产业体系。自此,当地发展草产业拉开了序幕。
图为即将出售的青贮裹包饲草。 艾庆龙 摄“以前,村民用玉米秸秆烧火做饭,有一次由于烟雾太浓,村民误以为着火,出现了消防前来灭火的尴尬情况。”宁远镇副镇长苏利兵对于眼前绿色的沟壑感觉熟悉又陌生,他说,放弃食用玉米转为种植青饲玉米,不仅绿了沟壑,还将秸秆变废为宝,鼓了村民的钱包。
“如今,地表基本没有裸露的时候,满眼绿色,心情都舒畅了。”红土村村民张富平开着满载青饲玉米的农用三轮车,赶往企业收购区域卸货。“村上舍弃种庄稼,反过来大面积种植饲草,这种现象已很普遍。”种植4年青饲玉米和苜蓿的他告诉记者,与种植粮食相比,饲料省略晾晒、除秸秆等程序,并且产量更加稳定。
如今,安定区官方将草产业作为新型产业发展,培育建成了粗饲料加工点114个,有8家大型草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以裹包青贮饲料为主的各类草产品加工能力达到100多万吨,草品年销售额超过10亿元。安定区官方资料显示,草产业已成为当地继马铃薯产业之后,助推精准脱贫和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
此时位于安定区的黄土高原依旧千沟万壑,但在翠绿色的饲草覆盖下,显得生机勃勃,依然不再像昔日当地人评价的那般荒凉。
“饲草不仅是‘经济草’,还是‘生态草’。”安定区畜牧兽医局副局长冯强认为,通过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大面积种植牧草和饲用作物,可有效提高植被覆盖度,减少水土流失,实现“泥不出沟、水不下山”,大幅减少了黄河上游泥沙入河。(完)
甘肃新闻网 【编辑:杜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