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宕昌千年“羌藏”遗风濒临失传

31.05.2014  00:33

    新华社甘肃陇南5月23日电(记者屠国玺 梁军)吹响牦牛角,应和着低沉的鼓点,甘肃宕昌城关镇鹿仁村村民在尚未完工的苯教文化传习所前,跳起了已有上千年历史的“宕羌傩舞”。

    作为苯教传统的主要传承人,领舞的49岁村民苗赵生义既高兴又担心。他高兴这种自千年前“羌藏古国”就有的祭祀方式可以传承保留至今,他担心的是,像他一样熟悉这种古老风俗的人正越来越少。

    据历史考证,春秋战国时宕昌为羌人居地。现今在宕昌新城子、城关、南河等乡镇生活的藏族居民,被认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建立宕昌国的古羌人后裔,一直信奉苯教。

    “苯教”是中国的古老宗教,起源于南北朝,至今绵延已经过千年。和苗赵生义一样,拥有苯教经书、会念经文,能替村民百姓祈福的人,被称作“苯苯”。宕羌傩舞,就和“苯苯”驱魔祈福息息相关。

    这几年,宕昌县新城子藏族乡、官鹅沟、南河三个乡陆续发现晚唐时期古老苯教文献,内容涉及打卦问卜、治病禳灾、婚丧嫁娶、庆典节日、祭祀山神、藏族古代原始哲学等。

    目前,当地有19户藏有苯教文献。其中,属文苯的15户,武苯4户,传承人16人,共藏有经文6000多页,已对13户建立了电子档案。

    作为羌藏文化的另一重要内容,苯教文献传承如今面临保护难题。在苗赵生义家中,珍藏着从唐代起由祖上传下的142页苯教经书,这些经书都是父亲背诵后口传给他,如今他也无法将其完整地念出来。

    据介绍,宕羌傩舞既可庆祝节庆、祭祀丰收,又可用来驱赶邪恶和灾祸。当地村民凡遇干旱缺雨、疾病流行、村寨集会,族人头领“苯苯”将主持跳宕羌傩舞来驱赶鬼怪,保佑村庄风调雨顺。

    宕羌傩舞历来只传男不传女,苗赵生义家里只有女儿,这项古老祭祀风俗该如何传承下去,他的想法正在改变:“只要有人来学,我就可以传。

    “鹿仁村现有苯教寺院一座,省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1名,一般传承人4名。一些年迈的‘苯苯’不断离世,会念经文的人越来越少,羌藏文化存在着失传的担忧。”宕昌县文体局局长陈昌说。

    为了积极保护和传承宕羌傩舞和古藏文苯教经卷,过去几年间,宕昌县政府通过录音、存档等多种手段途径,对苯教文化进行了大力抢救。

    如今,宕昌羌傩舞被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组正式定名为“宕羌傩舞”,并被列入省级非遗保护名录,当地还正在开展苯教文献普查登记,对苯教文献进行详细清点和编目整理。

    目前,当地正在对宕羌傩舞进行艺术化的包装加工,尝试通过文艺演出与旅游开发相结合的方式,向外提升苯教文化的知名度。作为苯教文化的传承人,苗赵生义希望能让这项濒临失传的古老遗风,今后引起社会各界更多关注,使其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下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