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宕昌中药材借电商拓路 破解“富饶的贫困”

20.08.2016  16:06

  中新网兰州8月20日电 (记者 丁思 魏建军)核对订单、装货打包、送往快递……每天上午,是40岁甘肃宕昌中药材老板张军最为忙碌的时刻,做了几十年中药材生意的他,将成功浓缩为“运气+品质”,而这份好运便是电商,“是电商让‘藏于深闺’的宝贝走出大山”。

  甘肃宕昌县素有“千年药乡”美誉,中药材种类达690多种,是甘肃中药材主产区之一。该县为国家级贫困县,山大沟深、交通不便、交通闭塞,当地农民守着富饶的中药材却一直受穷。

  当归、红芪、黄芪、党参……出生于70年代的张军,打小就可以轻易叫出每种药材的名字,“那时几乎每家每户都种植中药材,普遍都是5000多斤,种植黄芪达2至3万斤;如果价格好,一年可以挣1万多元”。

  回忆起90年代当地中药材种植的“繁盛时期”,张军说,当地的水和气候都适合中药材的生长,尤其是当归和红芪,药性特别好,甘肃陇西、广西、广东的客商都来此收购,“人头攒动,非常繁华,药材市场旁边的一家早点摊的销售额,是其他早点摊的三倍之多”。

  “中药材丰富,诱惑很多,风险也不少”是张军对过去中药材市场的印象。他说,信息闭塞,农户对中药材市场也不了解,价格都由外地客商来决定,农民只需“按部就班”种植,收成后拉至市场贩卖,“客商说市场价格涨了就涨了,塌了也就塌了,那时种植全靠运气”。

  1998年,“好运”暂停了。张军每次回忆起仍“心有余悸”,当年全县中药材农户几乎都“赔惨了,家中多年的积蓄全赔进去了,种怕了”。此后,张军家里三年没有种植中药材,而卖不出去的囤货,也几乎卖了三年。

  “我们有那么好的中药材,为什么还是挣不到钱?”张军说,农民对市场的不关心、不了解,信息的闭塞,交通不便等,都是造成种植中药材面临风险的原因,“我们太被动了”。

  2012年,宕昌县承办了中国甘肃陇南(宕昌)中药材产地对接洽谈会,“电子商务”和网络化销售的理念被带进了深山。当年,张军第一次“触电”电商。

  2014年,张军将自己的中药材在朋友的网店展示。当年7月,张军获得了第一份“网络订单”,一位广东客商“点名”需要手工切片中药材600多公斤,至此成为了张军的老客户。

  宕昌县商务局局长程刚介绍,2014年该县成立了电子商务中心,从最初的两三家淘宝店,目前该县共有网店1020家,累计线上交易额达到1.2亿元。同时,该县还加快电子商务扶贫服务站点工作,构建助农增收新渠道。以全县150个建档立卡村为重点,与整村预脱贫村相对接,下达了建设1个县级电商扶贫服务运营中心,6个乡级电商扶贫服务站,42个村级电商扶贫服务点,目前,已建成乡级服务站4个,村级服务点7个。

  程刚说,为了促进当地农民增收致富,该县还开展了系列电商培训活动;加大电商人才培训,整合部门资源,联合扶贫、双联、团委、妇联等部门开展电子商务创业技能培训、冬季大学生移动电商创业技能培训活动,目前累计开展培训21次2420余人,通过培训,新增农户网店21家,合作社创办网店6家,大学生网店数新增8家。

  现今,张军也开了一家为“福柴百味”的网店。为了适应现代人的饮食习惯,该公司还研发出各种功效的养生药膳包,去年销售量达5万多包。

  2016年,宕昌县还将和阿里巴巴合作实施“千乡万村计划”和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项目,推进农村淘宝的发展。张军说,电商让中药材走向全国,让过去守着富庶依旧贫困的日子远去,同时返乡创业的年轻人也多了起来。(完)

      甘肃新闻网 【编辑:史静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