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安定:洋芋开花赛牡丹 贫瘠之地再现奇迹

02.09.2014  10:52

  中国兰州网9月2日消息  10多年前,行走于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当地人会以“洋芋开花赛牡丹”来形容他们普遍种植马铃薯的盛况,这也是他们摸索数十年才得以生存生活的好途径,解决了温饱,直到逐渐脱贫,走向致富,当地人对马铃薯有别样的感情。

  8月下旬,中国新闻社甘肃分社《丝路新力量》主题采访组抵达甘肃定西市府所在地安定区。昔日马铃薯,早成金蛋蛋。从普通薯到脱毒,从种植到加工,从内销到出口……同时,随着气候的变化、产业的调整,这块贫瘠之地再现奇迹--草畜产业萌生。

   修梯田种土豆养活一家人

  “生态脆弱,环境恶劣,这是定西最初的现实。”安定区委副书记祁永和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说,当地历届政府发展经济时,优先关注生态。让他现在记忆犹新的是,上世纪60年代开始,当地人修梯田,治理生态,“为修平黄土坡、减少泥土外流,增加蓄水,老百姓人工修梯田,从山顶挖到山底。”

  定西地处黄河上游,位于甘肃省会兰州以东100公里,是中国贫困程度最深的地区之一。

  20世纪80年代,中国推动小流域综合治理,即以基本农田优化结构和高效利用及植被建设为重点,建立具有水土保持兼高效生态经济功能的半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

  “这为定西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退耕还林逐步改变了安定区的面貌。”据祁永和介绍,2000年至2004年,当地累计退耕48万亩,成为甘肃省种植面积最多的县区之一。

  当地独特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所产马铃薯形整、质优、储存期长、淀粉因含量高,产量和质量闻名全国,后来被称为“薯都”。

  近年,当地马铃薯产业总体上稳定规模。安定区石泉乡种植马铃薯的农民李树全告诉记者,对于农民来说,最大的实惠是“订单化”种植,农民和企业对接,改变了传统的无序种植,也不愁销路。

   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化

  “土地就那么多,目前从一味扩大种植面积,逐步培育良种化,提高单产。”祁永和说,安定区每年种植面积达100万亩,产量约在120-130万吨。

  祁永和是土生土长的定西人,毕业于甘肃农业大学,为官多年主抓当地农业发展,属于技术型官员。他告诉记者,定西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地带,自古生态脆弱,老百姓祖祖辈辈与天地自然“斗争和妥协”,练就了一身“精耕细作”和维护生态的本领,逐步从传统农业走向农产品产业链式发展的现代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