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宁县家庭农场主讲述“庄园故事”助农户脱贫

02.09.2016  16:14

  中新网甘肃庆阳9月2日电 (记者 侯志雄)早秋时分,黄土高原瓜果飘香,甘肃宁县田间地头种植的葡萄、苹果、核桃日渐成熟。

  一大早,宁县良平镇段村72岁的窦珠仓就来到裕丰源家庭农场开始锄草,随着身体的起伏,花白的胡须飘洒在胸前。

  “每天来园子里转转,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也算是锻炼身体。”窦珠仓说,两年前,他向段村产业发展资金专业合作社贷款5万元,入股了本村的裕丰源家庭农场,每年可分红3000多元,平时,每天在园子打工还可收入50元左右。

  贫困户在村里的产业发展资金专业合作社贷款有政府贴息,将贷到的资金投资到家庭农场里,每年有分红,平时还可以到家庭农场打工赚钱。裕丰源家庭农场负责人赵玉奇告诉记者,他的家庭农场通过资金入股、土地流转入股,贫困户在农场打工等形式,已带动周围50多户贫困脱贫。

  同村的窦海红三年前将家的5亩地流转到裕丰源家庭农场,每年能收入5000多元,在农忙时他还在农场里打工。“一年跑勤快些,能收入过万元。

  窦拴苟与赵玉奇是“发小”,凭着以前给乡镇育牛场30多年的工作经验在家庭农场被称作“牛队长”。他入股6亩地,为家庭农场养牛两年,现在生活是“不缺粮、不缺钱。”前年,全家从住了多年的窑洞里搬出来,新盖了5间砖瓦房。谈起育牛的经验,窦拴苟滔滔不绝,去年他在农场育了50多头肉牛出售了60多万元。

  实际上,创业路上的困难只有赵玉奇默默承受。在最初承包农场的数年间,他和家人在忙碌和不安中度过。

  “植树见效慢,种粮食仅果腹。”黄土高原的农作物摆脱不了“靠天收”的境遇。谈起那些年的农产品及市场,赵玉奇感触很深,“农业科学技术投入少,传统做法效益差。

  2010年前后,家庭农场里种植的苹果等经济作物没有产生效益。赵玉奇靠着贷款、借钱给工人们发了两年工资。他还专门从陕西长武、礼泉聘请了两名农业技术人员长期驻在农场作为指导技术,管理农场。从2012年起,农场的管理水平得到了质的提升,经济效益有所改观。

  现在,赵玉奇的家庭农场已经是当地的农民培训、大学生村官创业、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基地。他告诉记者,还准备新建观光、垂钓、餐厅、窑洞宾馆、采摘果园等功能区块发展休闲农业。

  在宁县,围绕草畜、瓜菜、苹果、苗林等主导产业,家庭农场成为主要载体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当地已经建成现代化家庭农场24家,农场经营耕地面积过万亩。

  庆阳市委书记栾克军日前在裕丰源家庭农场调研时表示,家庭农场是农业发展的一个方向,要认真总结裕丰源家庭农场的成功经验,在条件成熟的村社发展家庭农场,带动周边群众脱贫致富、创业增收。(完)

      甘肃新闻网 【编辑:刘薛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