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多元养老:让老年人各取所需
新华社兰州10月22日电(记者 白丽萍)今年中央财政下拨专项资金24亿元,支持在吉林、甘肃等地开展以市场化方式发展养老服务产业试点。甘肃正在探索创新多元化模式,依靠社会、企业力量,或是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形式,为老人提供更适合、更愿意接受的养老“归宿”。
城市:统筹资源
沈凌,95岁,从甘肃省话剧院退休,家有老伴,无儿无女,现住兰州城关区甘家巷社区。平日里,陪伴他们老两口的是一只萨摩犬。3年前,他们老两口自愿加入虚拟养老院,感觉有了依靠,想打扫卫生、做饭或看病,只要打个电话,养老服务公司就会派人提供服务。
据了解,目前有9万多老年人自愿加入城关区虚拟养老院。
现在兰州市提供服务人数22万,占老年人口总数的39.21%,可在生活照料、保健康复、心理慰藉、日常陪护等10大类230多项服务中,享受较大幅度的优惠价格。
2009年底,兰州市城关区民政局建立虚拟养老院。副院长李鹏说,虚拟养老院一头连接着老年人,一头连接着服务企业,双方通过虚拟养老信息服务管理平台实现信息互通,老年人在家就能获得养老服务。
有的养老院还为对口城乡社区老人提供日间照料服务,有服务需求的老人数量大幅增加。从2012年开始,兰州市已建成城乡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170多个,设置床位5930张,为上千名老人提供了日间照料、休闲娱乐、图书阅览、健身康复和配餐等10余万次服务。
据兰州市民政局、老龄办有关工作人员介绍,除了“虚拟养老院”和“城乡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兰州市还尝试统筹各种养老资源,解决养老问题。
目前,兰州市形成了以公办养老机构为主导,民办养老机构为补充的投资主体多元化养老服务方式,全市有各类城市社会养老福利机构15家,全市70%的街道有老年福利服务中心,90%的社区有老年福利服务站。
农村:集中供养
甘肃农村正在探索“让老人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教育”的养老新思路。在金昌市永昌县朱王堡镇流泉村,互助老人幸福院成为69岁老人陈兆瑞每天必去的地方。陈兆瑞的儿子儿媳在周边打短工,家里就剩下他和老伴,互助老人幸福院成了老两口最大的精神寄托。
在互助老人幸福院,记者看到老人们除了唱唱小曲,也可以打牌、下棋、打麻将。口渴了,有茶水提供;累了,可躺在休息室的床上歇一歇。
“我们的互助幸福院每晚都会开放到10时以后,平均每天有50多位老人前来这里活动。尤其是下午3时以后,幸福院里特别热闹。”流泉村村委会主任杨雄年说,“现在互助老人幸福院的房子是村里出资租用的,我们还想等以后村上条件好了,直接把这些房子买下来,可供老人长期使用。”
张掖甘州区中心敬老院成立于2009年10月,是一所综合了敬老院和养老院功能的公益性事业单位。目前,敬老院供养160多位老人,主要是农村的“五保户”和女儿外嫁的独女户老人。
这家敬老院设有高标准宿舍80间,房间内设有电视、沙发、电话、衣柜,以及应急呼叫系统,配备有5名管理人员,以及政府用公益性岗位招聘的15位护理人员,专门照顾老人的生活。
“进入公益性养老机构的老人很多曾经独居或者生活不如意,性格孤僻、偏激以及患有各种慢性病的情况比较常见。眼下一起养老,我们会想方设法让他们渐渐融入集体生活。”敬老院院长董鸿年说。
创新:值得期待
兰州市老龄办有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兰州市正在积极探索居家养老新模式,将居家和社会化服务有机结合起来,使老年人既能继续留在熟悉的环境中,又能得到适当的生活和精神方面的照顾,以除后顾之忧。
据了解,目前欧美等国家接受居家养老服务的老年人的比例在80%左右。居家养老服务的主要内容包括基本生活照料、休闲娱乐设施支持等。居家养老服务的提供者主要有:居家养老服务机构、老年社区、老年公寓、托老所、志愿者。其中,老年公寓、托老所等是与其他养老模式相结合的产物。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比较适合子女无暇照顾、有一定自理能力且不愿离开原有熟悉环境的老年人。
此外,兰州市探索给每一户孤寡老人安装“移动求助铃”,还发动社区助老志愿者对社区内特困、孤寡、“空巢”和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实行集中与日常定人入户包户、固定和灵活等方式的服务,以方便老人生活。
记者采访发现,目前在养老产业方面还出现了“以房养老”“医疗养老”等形式,以市场方式来解决部分个性化的养老需求。专家认为,老年人的权利保障体现在基本生活照料、身体保养康复、精神文化参与和自我价值实现等方面。未来中国将针对城市、农村和不同地区,结合老人此前的工作职业、生活习惯、家庭收入等因素,进一步统筹各种养老资源,摸索出更多养老方式。(完)
原标题:多元养老:让老年人各取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