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司法行政戒毒创新之路调查

27.06.2018  11:41

内外兼修助力涅槃重生


甘肃司法行政戒毒创新之路调查


    本网讯(记者 周文馨 赵志锋)“孩子,你在戒毒所一定要听民警的话,好好戒毒,争取早点出来。”远程会见视频两端,戒毒人员马某与母亲寒暄着,泪眼婆娑。


  这温暖的一幕,出现在甘肃省第一强制隔离戒毒所远程会见帮教工作室内,两边连接的是不抛弃、不放弃的亲情与关爱,架起的是戒毒人员与亲人的“连心桥”。


  自2017年11月甘肃省戒毒系统远程帮教会见系统运行后,甘肃第一强戒所已为81名戒毒人员亲属提供远程会见帮教服务。


  甘肃省戒毒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韩全利介绍说,近年来,甘肃省司法行政戒毒系统在省司法厅党委的领导下,从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高度和开展禁毒斗争大局出发,以“提高戒断率,降低复吸率”为目标,内外兼修创新矫治方法,有效对接全国统一的司法行政戒毒工作基本模式,全系统连续10年实现“六无”目标。


医疗戒治


引入“医院化”救治机制


  看到甘肃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医务人员柏新兰走过来,戒毒学员小花立刻跑过去嘟囔着说:“柏大夫,我又胖了,我该减肥了!


  3个月前,柏新兰见到这位22岁的女孩时,发现她极度消瘦,精神萎靡,不停地打哈欠、流鼻涕。


  小花的父母告诉民警,小花18岁时交友不慎染上毒品。入所体检结果显示:小花体重80斤,中度贫血,心肌供血不足,患有严重毒品戒断综合征。


  入所后,医务所把小花列为重点病号,建立专档,给予药物对症治疗,实行一级护理。一个月后,小花体力逐渐恢复,作息规律,体重增加,对毒品危害性的认知进一步提高,顺利进入戒毒康复期。


  甘肃省女子强戒所副所长王缚鲲介绍说,体弱多病是女性戒毒人员的普遍特征,该所将医疗戒毒作为戒毒矫治的首要环节,落实医务人员责任制,建立戒毒人员医疗健康档案,推行队医日常检查、医务所医生包队、值班医生每日巡诊为一体的三级诊疗体系,有效化解了医疗风险。


  医疗戒治是甘肃司法行政戒毒系统创新推出的戒治方式。兰州市司法局强制隔离戒毒所针对戒毒人员的生理、身体状况,引入“医院化”救治机制,实行“病人式”护理管理,突出生理康复锻炼和身体机能恢复,完善戒毒人员健康预警系统,实行动态管理。近3年对2000余人进行了全面基础体检和日常诊治,保障戒毒人员健康权。


教育矫治


创新载体唤醒戒毒动机


  戒毒人员庄某入所之初,小错天天有,大错三六九,屡次违反所规队纪,屡教不改。


  甘肃省第四强制隔离戒毒所管教民警在谈话中获悉,庄某的妻子与他离婚,上次强戒解除后仅7个月他再次被强戒,母亲要与他断绝母子关系,庄某觉得生活无望,无心戒治。


  了解到这些情况后,民警积极联系庄某的母亲,起初其母拒绝和民警沟通,声称“没有这么个儿子”。管教民警没有放弃,一次次给她打电话、发短信,庄某的母亲终于来所探访儿子。


  时隔一年再次相见,庄某泣不成声、满怀愧疚地说:“妈妈,儿知道错了,我不怕苦,不怕累,最怕您恨我、怨我、不要我。


  庄某的母亲泪流满面地说:“儿啊,妈等你回家。


  从那以后,庄某像变了一个人,表现积极、凡事争先,教育矫治课堂上踊跃发言,康复训练场上不落人后。


  甘肃第四强戒所副所长宋刚说,戒毒人员教育矫治是严格执法的过程,更是人与人交往的过程,要想使戒毒人员服从管理、积极矫治,不仅要严格执法,更要将心比心,做到真情暖心。


  甘肃省女子强戒所把教育矫治作为中心任务,创新和构建符合戒毒工作规律、适合女性戒毒人员特点的教育矫治方法。王缚鲲介绍说,所里创新激励疗法载体,为每名戒毒人员发放《心灵周记》,引导戒毒人员细心发掘、记录身边的人和事,提高认知水平和自我情绪管理能力。


  甘肃省戒毒管理局副局长朱明阳介绍说,全系统根据戒毒人员特点和需求,着力提高教育科学化、专业化水平,重点推动教育矫治工作由“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由“小教育”向“大教育”转变、由“单一性”向“综合性”转变的“三个转变”,激发戒毒人员的内在动力和信心,实现由“要我戒”到“我要戒”“我能戒”的转变,不断提升教育矫治质量。


心理矫治


从“”改变从“”起航


  戒毒人员马某在甘肃省第二强制隔离戒毒所戒毒期间,得知母亲病逝,悲伤痛苦、寝食难安,情绪特别低沉。


  心理矫治中心负责人李艳玲得知后,第一时间对其进行心理危机干预。结合马某的情况,李艳玲制定了“缅怀亲人、活在当下、争取未来”三步走心理矫治方案。


  第一步,缅怀亲人,宣泄悲伤,通过述说对母亲离世的留恋不舍及深厚感情,达到彻底宣泄放松;第二步,活在当下,坚定信念,从“”改变;第三步,争取未来,重塑自我,从“”起航,开展“与毒品说不”训练,学会向毒品提供者说“”。


  李艳玲说,心理危机干预和多种教育措施,疏导了马某因丧亲导致的不良情绪,经过多方面谈话了解,马某对未来更加充满希望。


  甘肃第二强戒所副所长蒋玉岩介绍说,近年来,该所先后有34名民警获得国家三级以上心理咨询师证书。为加强和提高心理矫治实效,甘肃第二强戒所将不同岗位的心理咨询师集中起来,由心理矫治中心统一管理,建立心理矫治工作网格化模式,接受戒毒学员主动预约咨询。人性化与网格化相结合、预约制和责任制相结合,推动全所心理矫治工作落到实处,变“学员被动咨询”为“学员主动咨询”,提高了戒毒人员心理健康水平。


文化矫治


以“”化人摆脱毒瘾


  “今夜,这满地的月光宛如一页银白的纸张,我以思念做笔,写下忏悔,写下对新生的渴望。”广播里,戒毒学员姬某的周记随着轻缓的音乐播出。


  蒋玉岩说,甘肃省第二强戒所的“小喇叭”广播已创办7年,每天从清晨到夜晚播放,内容丰富多彩,已成为所内教育工作品牌之一。


  甘肃省第二强戒所所长陈开林说,该所拓展场所文化矫治平台,创新文化矫治载体,强化戒毒人员的戒毒信念,提升戒毒人员文化素质,用文化推进教育矫治工作的创新发展。


  “我相信希望,我相信伸手就能碰到天……”台下密密麻麻的观众、耳边不时传来的掌声以及舞台上闪烁的霓虹灯,让合唱队中的戒毒学员余某有点陶醉。


  这是甘肃省第三强制隔离戒毒所开展的文艺汇演活动。甘肃第三强戒所副所长张义介绍说,10年来,该所推出一系列戒治“文化套餐”,把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融入所区文化建设当中,引导戒毒人员悉心研读《弟子规》等传统文化书籍,采用朗读、教唱优秀歌曲等形式,植厚戒治文化土壤,让更多误入毒途的学员摆脱毒瘾,顺利回归社会。


中医按摩


每天必练全员受益


  “刚开始操练中医按摩戒毒的时候,我还不以为然,心想只不过走个形式,对戒毒能有多大帮助。”甘肃省第四强制隔离戒毒所戒毒人员唐某说,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坚持一段时间后,发现自己的睡眠好了,饭量大了,体重增加了,对于饱受失眠困扰的他而言,这个变化根本无法想象。


  2014年以来,甘肃省戒毒管理局根据传统中医经络学说和推拿按摩治疗的原理,从戒毒人员医疗戒治、躯体康复、神经修复的需求出发,研究创立一项戒毒康复新技术——中医按摩戒毒康复技术。


  甘肃省戒毒管理局通过调研发现,开展中医按摩戒毒康复以后,各戒毒场所普遍呈现出“四增四减”的局面:自愿参加按摩戒毒的增多了,消极戒毒的减少了;伙食供应量增多了,看病就医减少了;遵守所规队纪的增多了,违规违纪的减少了;习艺效率增长了,消极怠工减少了。

  韩全利介绍说,经过4年多试点研究和推广应用,目前已有7000余名戒毒人员接受中医按摩戒毒康复技术培训,通过持续习练操作,普遍被戒毒人员接受,已基本做到“人人会做、每天必练、全员受益”。


衔接帮扶


后续照管巩固成果


  家住酒泉市肃州区的李某是一名强戒回归人员,这几天心神不宁,总有“吸一口”的冲动,这种状况有一周多了,幸亏家人及时劝阻。


  走出甘肃省第三强制隔离戒毒所3个多月,李某情绪波动大,烦躁不安,工作无心干。此时,他想起“一对一”帮教民警,试着拨通电话。


  一通电话之后,他的烦躁不安情绪有了缓解。更让他感动的是,一周后,甘肃省第三强戒所回访人员走进他家,在物质与精神的双重鼓励疏导下,家人和他再次坚定了戒断的信心。


  甘肃省第三强戒所所长陶平介绍说,近年来,该所深入推进戒毒工作社会化,着力戒毒人员回归社会适应、出所衔接、后续照管等方面的工作,采取联合帮扶、结对帮扶、针对性帮扶、回访帮扶等形式,激活了帮扶路径,温暖了回归人员及其亲属人心,巩固了戒治成效。


  在衔接帮扶工作方面,甘肃省女子强戒所先后与兰州市6个街道、22个社区签订《社区戒毒(康复)指导站工作协议》,建成社区戒毒(康复)指导站,切实发挥自身优势,将禁毒工作关口前移,认真开展教育培训、心理疏导、回访帮教、禁毒宣传、后续照管工作,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来源: 法制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