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双语法律人才多起来了
“现在开庭!”
随着法槌的敲响,女法官杨华晖一边用汉语主持庭审,一边用藏语向不懂汉语的藏族当事人进行讲解、询问。这种“别具一格”的庭审现场,在位于甘肃省迭部县和四川省若尔盖县境内的迭部林区基层法院是“家常便饭”。
然而,三年前,在藏区,这样的双语庭审场景并不多见。尽管甘肃是个多民族省份,少数民族人口达240万人,但当时全省民族地区能用双语开庭的法官仅有7人,通晓少数民族语言的法院干警短缺成为制约少数民族地区法院审判事业发展的瓶颈。
公民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是我国宪法规定的权利。
为保障少数民族公民的这一权利,近两年来,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加快藏汉双语法官培养,建成以双语法律培训为重点的省法官学院甘南分院,引进藏汉语言、法学专家,形成59名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出版第一套藏汉双语法律教材,填补了我国系统、专业的藏汉双语法律教材长期缺失的空白。
短短两年内,甘肃全省能够熟练使用藏汉双语开展工作、精通法律的双语政法干警已有77人,其中双语法官18人,双语法官奇缺的难题正在破解。
从培养双语法官拓展为培养双语法律人才
6月23日,记者来到位于甘、青、川三省藏区中心区域的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看见一组富有藏族文化风情和江南书院特色的建筑坐落于白龙江畔、拉尕山下。这座总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的学校,原本是甘肃高院建成的“甘肃省法官学院甘南分院”,专门培养双语法官。随着中央和甘肃省委对双语法律人才培养工作的日益重视,学校建设规模逐步扩大、师资力量不断增强、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培训范围从双语法官拓展为双语法律人才,培训范围从甘肃省内拓展到全国。
记者看到,学院建有多媒体教室、标准数字化法庭、多功能大厅、视频会议室、图书电子阅览室等硬件设施,可同时容纳300人住宿和学习培训。目前,学院已举办各类培训班51期,培训学员5400余人次,参训学员覆盖全国56个民族473个法院。
从2008年起便从事法治宣传的玛曲县司法局干部扎巴说,因为法律涉及很多专业术语,很难用藏语来表达,所以在普法时,只能给老百姓讲一些一般性的道理,而没法讲法律。经过6个月的集中培训,现在能流利地用藏语向群众讲解法律了。扎巴还开通了藏文普法微信公众号,被评选为当地优秀法治宣传员。
玛曲县人民检察院干部高贤玲说,自己虽然是藏族,但从小并不会说藏语,也不了解藏族文化。通过学习,掌握了本民族的语言、文字、文化、历史、宗教,弥补了遗憾,与藏族同胞打交道时,也更加自信和有底气了。
学院教务处主任扎西才让介绍,通过语言培训,80%的学员在藏语读、写、拼和法律翻译方面取得较大进步。通过学习交流,政法干警增强了执法办案能力,增进了对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宗教知识的了解,做基层群众工作的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
首套专业双语法律教材亮相国际人权大会
人才培养,教材为本。长期以来,我国还没有一套系统、专业的藏汉双语法律教材。由于没有规范的藏文翻译,加之藏语在各地的方言和习惯用语存在差异,司法实践中错译法律法规司法解释的现象经常发生。
“翻译曾把‘死刑缓期两年执行’错译为‘现在不枪毙,两年后再枪毙’,导致被告人在狱中悲观绝望、对抗改造。”扎西才让说。
为此,甘肃高院联合兰州大学、西北民族大学等高校专家教授,邀请川、滇、藏、青四省区藏汉双语专家,组建高水平的教材编写团队,出版了第一批宪法、民法、刑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等10部藏文教材,在提高藏区法院司法能力和水平、保障藏区群众实现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权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填补了国内藏汉双语法律培训教材缺失的空白。
2015年6月,在国际人权大会上,《藏汉双语法律培训系列教材》一经亮相,就获得广泛关注。
甘肃高院院长梁明远说,目前,其余23部教材的编撰工作正在积极稳步推进,争取2018年底完成。这些教材内容涵盖法学理论基础,司法实践操作,藏族习俗、习惯、法律文化等。出版后,将形成标准规范、语言优美、内容齐全、结构合理、系统完善的藏汉双语法律培训教材体系。
为繁荣民族地区法制文化研究,甘肃还成立了全省少数民族法制文化研究中心,创办了《民族法制文化研究》学术季刊,为繁荣民族法制文化,促进民族地区社会治理和法治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据了解,在最高法院的支持下,学院将建立与德国、加拿大、丝绸之路沿途国家的学术交流机制,进一步扩大藏汉双语法律培训系列教材在国际交流活动中的影响力,加大我国充分保障少数民族群众诉讼权利的宣传力度。
到2020年底将培养1400余名双语政法干警
2014年,甘肃省委将双语法律人才培养培训工作纳入《中共甘肃省委十二届六次全委会重要改革举措实施规划(2014—2020年)》,并提出了“千人计划”,规划到2020年底全省将培养1400余名双语政法干警。
在甘肃省委政法委的支持下,全省少数民族地区政法干警双语培训工作协调领导小组成立,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少数民族地区政法干警双语培养培训工作的意见》,统筹推进全省政法系统双语人才培养培训工作,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将双语法律人才培养纳入本科学历教育。
2015年6月24日,学院门户网站正式开通,这是国内首家藏汉双语法律官方网站,可从汉文、藏文、英文三个语言界面路径进入,是宣传人民法院民族法官教育培训工作的新窗口。
今年3月13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代表最高法所做的工作报告中,提出“发挥甘肃舟曲等法官培训基地的作用,加强民族地区双语法官培养工作”。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加强边疆地区、民族地区法治专门队伍建设”。但从甘肃的采访中,记者发现,双语法律人才建设还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人才培训方面没有做到资源的有效整合。以藏汉双语培训为例,涉及川、滇、甘、藏、青五个省区,各省都在自行组织培训,但受藏语三大方言的影响,无法形成对法律术语、条款的规范性翻译,也不利于培训资源的有效整合。很多民族院校没有民汉双语法学课程,将原本应由大学承担的人才基础培养工作由各单位承担,造成资源的浪费。”扎西才让说。
“没有建立民族语言等级评定考核制度,对双语人才工作绩效评价不够。双语干部相比其他干部,付出的心血更多,承担的工作更多。但是,现有的绩效评价无法全面反映双语干部全部工作。”参加培训的定西市公安局技侦支队干警苏利兵说。
“培养一名高素质双语法律人才,花费的时间长,投入的成本非常大,此外,打造全新的培训教材、交流平台,也需投入较大资金。”学院党委书记李学振说。(记者徐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