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农村土地流转 转出经济活力

05.05.2016  23:42

近两年,我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管理服务体系,使农村土地整理、高标准农田、梯田改造、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土地流转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专业大户规模化、农业龙头企业集约化、农业特色产业连片化的生动局面,有力地激发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活力。

2014年,白银市白银区武川乡立足当地实际,发挥资源优势,支持、鼓励红岘村村民将9700多亩弃耕的旱作地,整村“集约流转”给了当地龙头企业,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开辟了新的途径。

嘉峪关市新城镇野麻湾村的村民雷海军,去年以每亩地1000元的价格流转土地十几亩,承包了两座温室大棚,发展设施农业。

(嘉峪关新城镇野麻湾村村民 雷海军):“种植了西红柿和黄瓜,经济效益还可以,一年种两茬,能收入个4,5万,比种大田好,今后对这个日光温室还是挺有信心的,还可以继续多承包几个。

截至目前,嘉峪关市三镇17个村,通过出租、转让、转包、互换等土地流转方式,共流转耕地11681亩。农民不仅从土地上获得了稳定的流转收益,而且从二、三产业争取到了更多利益,大大增加了农民收入。

眼下,在庆阳市西峰区什社乡文安村的庆阳兴塬专业合作社蔬菜种植基地里,一棚棚蔬菜长势喜人,工人们正忙碌的清除杂草。

(庆阳兴塬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任正鹏):“咱们合作社现在总共流转土地200多亩,蔬菜基地这面是200亩,务工人员应该在100多人,目前我们吸纳了这个贫困户24户,贫困户每人4万元作为入股的本金,我们每年分红不低于2000到3000元。

合作社采取“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建办模式,大力实施间作套种、设施栽培等种植技术,大大提高了土地产出率,实现了自身发展与带领社员共同致富奔小康的双赢。

(庆阳市西峰区什社乡文安村村民 张亚萍):“把这个棚建起来了,工作量也不太大,一天挣80块钱,家里啥也能照顾上”。

赵家明是山丹县位奇镇十里堡村的“致富能人”,前几年,赵家明建过恒温库、搞过物流,今年他又流转了村里1000多亩土地,种植洋芋、洋葱、甜叶菊等作物,并牵头成立了集生产、冷库、初加工为一体的专业种植合作社,解决了当地近百名村民就业。

(山丹县位奇镇十里堡村村民 赵家明):“今年承包了1500多亩土地, 准备以后在种植业方面发展,1000多亩地全是订单。

(山丹县位奇镇十里堡村二社村民 石明山):“我们的地现在承包给我们村的赵家明了,现在给赵家明干活是按亩挣钱,只要有活就在这干,人和车一年也能挣好多钱。

2015年,我省土地流转面积达到1136.3万亩,流转率达23.5%,较2010年流转率提高了19个百分点。我省坚持不懈地推进新农村建设与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互惠一体,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农村成为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记者:  白银台 张睿 张学军 李冬 嘉峪关台 穆雯娟 徐本钰 庆阳台 慕玉娟 梁湄 王春燕 张掖台 魏莲 张爱晶 黄东亮 何晓君  甘肃台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