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农家女“淘金”山野菜 建加工“大本营”润泽乡邻
甘肃陇南市宕昌县山野菜资源丰富,图为该县山野菜。(资料图) 钟欣 摄
中新网兰州9月6日电(闫姣 高莹)31岁的藏族姑娘李玉霞自幼对“土法”加工山野菜技术耳濡目染,但外出读书返乡的她发现,当地村民未能以此增收。她先后成立合作社和公司等山野菜加工“大本营”,吸纳村民入股、务工增收。
李玉霞出生于甘肃陇南市宕昌县南河乡上漳湾村一个农民家庭,幼时就经常跟着长辈们去山上采摘野菜,回来加工晾晒后赠与亲朋,或逢年过节招待客人。如此习以为常,从未有人想过,有一天山野菜会变成受全国消费者追捧的“抢手货”。
图为当地“能人大户”李玉霞开发出的山野菜系列产品。(资料图) 钟欣 摄
宕昌县地处青藏高原边缘和西秦岭、岷山两大山系支脉的交错地带,境内资源丰富,但过去由于立地条件差,贫困户居多。近年来,为改善民生,该县多措扶持能人大户,带贫效果明显。
2009年,李玉霞在家待岗期间,看着房顶晾满的野菜,灵光一闪萌发了建立山野菜深加工企业的想法。在当地政府部门的帮助下,她创建了长林土特产加工农民专业合作社。
“刚开始就是累、苦。”提及创业初的艰辛,李玉霞说,那时资金、经验都极其缺乏,她曾孤身一人辗转10多个地方学习加工技术,采购相关设备。也曾为节省开支,和家人在荒山乱石之中,亲手开垦出占地2000多平方米的厂区。
“从备料到修建,没请一个工人。我手掌都磨出了血泡,但有亲朋好友及妇联组织的鼓励和关心,所以从没想过放弃。”李玉霞个头不高、身材瘦削,但说话做事干脆利落,整个人看上去精神饱满。
开发产品时,由于市场上缺乏可借鉴的同类产品,加之网上资料寥寥无几,李玉霞只能在自家厨房里反复试验。
产品开发出来了,但新的问题又迎面而来。“经销商不了解产品,刚开始根本卖不动。”见状,李玉霞拎起两大袋山野菜,徒步去超市、农家乐一家一家推销。功夫不负有心人,她接连签了几份合同。
作为村里最先走出大山的创业者,李玉霞认为,农村经济十分薄弱,要抓住本土资源,利用现代技术及企业管理、组织方法,最大限度转化劣势,才能带动更多农民致富。
目前,合作社的野菜远销北京、江苏、新疆等地,通过收购野菜带动了周边13户农户,前来务工的农民每月还有近3000元的工资。接下来,她打算扩大规模,利用乡村旅游打造山野菜体验中心,带动更多贫困户增收。(完)
甘肃新闻网 【编辑:史静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