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农业大学“专家院”迎来丰收季

10.10.2016  15:42

时值金秋,陇原各地迎来收获的季节。甘肃农业大学设在全省各地的“专家院”,也迎来了“丰收季”。

专家院”是甘肃农业大学“接地气”的一项举措。在农业产区设立相应的“专家院”,定期派专家提供农业技术指导,不仅为我省农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也为高校的科研成果落地提供了平台。

甘肃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副教授王延秀是静宁现代苹果产业技术“专家院”和秦安特色林果业“专家院”的成员。她平时从事果树栽培方面的研究,在教学和科研之余,她致力于将现代栽培技术在农村推广。

专家院”成立之前,静宁、秦安两县的苹果腐烂病发病率很高,不仅影响果农收入,对果树也造成了伤害。2014年和2015年,静宁现代苹果产业技术“专家院”和秦安特色林果业“专家院”相继成立,王延秀参与其中,并将自己研究的防治苹果腐烂病的“植皮术”在两地广泛推广。

除了下果园给农民提供技术指导,王延秀还培训当地农民和农业技术员。最近,正是苹果收获的季节,王延秀收到了秦安县农业技术员的反馈:当地在全县推广的苹果“植皮术”,不仅确保了果树的质量,还为苹果的丰产稳产提供了保障。

除了静宁和秦安,王延秀还在庆阳、陇南等多地提供果树栽培方面的指导。每到一地,她都会把电话号码留给农民,农民无论有什么问题都可以随时打电话咨询。

从2012年开始,甘肃农业大学陆续在全省各地建立“专家院”。如今,21个“专家院”遍布全省各地,涉及草食畜牧业、林果业、设施蔬菜产业、中药材产业等多个领域。

司怀军是甘肃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教授,他工作的“专家院”设在农业企业里。在甘肃田地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司怀军和他的团队为企业提供马铃薯种薯从育种、栽培到储藏的全产业链服务。他们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企业再通过合作社形式,带动农户种植种薯增收。

司怀军说,今年收获的马铃薯证明,通过他们技术指导种植的种薯,品质有了很大提升。

在甘肃农业大学,每个“专家院”都有不同领域的教师参与其中。据统计,全校共有200名教师直接参与到“专家院”的服务中。通过这几年的服务,“专家院”正在成为农民致富的好帮手,成为各地农业产业发展的智囊团。

在教师积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甘肃农业大学的学生也立足“”字开展创业。

张九成是甘肃藏韵食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总经理,这家公司今年初刚刚成立。张九成毕业于甘肃农业大学水土保持专业。毕业之前,他在学校新成立的创新创业学院学生创业训练活动中,认识了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张玉斌。张玉斌有一项关于风干牦牛肉、风干奶酪方面的研究项目,与企业合作即可投入生产。张九成对这个项目很感兴趣。于是,他创办了这家企业,由张玉斌提供技术支持,与甘南的一家企业合作生产牦牛肉干、酱牛肉、风干奶酪等产品,张九成的公司负责销售。

张九成说,公司生产的牦牛肉干基于张老师成熟的研究成果,不仅技术先进,而且低盐、低脂,比同类产品口感更好。产品从7月份上市以来,已通过电商开始销售。同时,学校里还成立了一支学生团队,为张九成的企业提供服务。

科研接地气,是甘肃农业大学的特色。“十二五”以来,学校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近2000项,经费总额达到3.8亿元,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项目171项。这些科研项目,有很大一批与甘肃的农业发展紧密相连。

在把“”字文章写在陇原大地的同时,甘肃农业大学也收获了很多成果。近年来,学校先后与武威市、金昌市、定西市等地方政府签订合作协议,与40余家农业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学校的科技创新团队,在全省的100多个乡镇实施了“百村科技示范工程”,推广新技术、新品种3500多万亩、优良畜种2800多万头,培训农业科技人员、农民80多万人次。

21个“专家院”仅仅是一个起步,甘肃农业大学还在酝酿着更多的“接地气”项目。“专家院”正在发挥着催化剂的作用,促进甘肃农业大学进一步服务甘肃经济社会发展,也促进着这所高校更加务实、更加“接地气”。


信息来源:甘肃日报   李欣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