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关爱慢阻肺 永远都不晚
原标题:慢阻肺,“沉默的杀手”几人知?
中国甘肃网11月19日讯 据兰州晨报报道 (记者 魏娟)世卫组织规定,每年11月第三周的周三是“世界慢阻肺日”,旨在帮助人们提高对慢阻肺的认识,改善慢阻肺诊断不足和治疗不力的现状。11月18日迎来了第14个“世界慢阻肺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关爱慢阻肺,永远都不晚”。而公众对这一病症的知晓率并不高,使得这一原本可以预防、治疗的疾病变成了我国居民第三位慢性病死因。
知之甚少的“慢阻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就是人们常说的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主要症状为长时间咳嗽、咳痰以及气短,是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的总称。临床表现为长期反复咳嗽、咳痰和喘息,久而久之将演变成肺心病,是一种破坏性的肺部疾病。
目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与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癌症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全球四大慢性疾病,其中慢阻肺和哮喘是最为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但大众知晓率极低。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20年,慢阻肺可能会成为全球五大最严重疾病之一,到2030年,慢阻肺将成为世界第三大死因。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报告(2015年)》显示,2012年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为68/10万,居心脑血管病、癌症之后,成为我国居民第三位慢性病死因,40岁以上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病患病率为9.9%。数据显示,目前我国40岁以上人群中,慢阻肺的患病率高达8.2%,全国有4000万慢阻肺患者,却有近70%的患者因漏诊而不知自己已患病,慢阻肺成为威胁国民生命和健康的“沉默的杀手”。
长期咳嗽、咳痰需警惕
由于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症状与普通咳嗽类似,所以无论是慢阻肺和哮喘,都容易被患者误认为普通感冒。尤其对老年人来说,随着机能衰退,理所当然觉得气喘是衰老的标志,殊不知生命已遭到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侵蚀。
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刘雯介绍说,慢性咳嗽通常为慢阻肺的首发症状,初起咳嗽呈间歇性,早晨较重,以后早晚或整日均有咳嗽。患者通常在咳嗽后会有大量白色泡沫样的痰液,合并感染时痰量增多,会变成黄色的浓痰。气短或呼吸困难是慢阻肺的标志性症状,早期仅于劳力时出现,后逐渐加重以致日常活动甚至休息时也感气短。较重患者可能会发生全身性症状,合并感染时有咳血痰或咯血等症状。
据介绍,呼吸系统的疾病是慢慢积攒起来的,由于肺部的代偿能力强,因此肺部的一些小的病理改变,在开始阶段并不容易察觉,而咳嗽、咳痰也常被看作是感冒的症状,而被轻视。慢阻肺如果长期得不到治疗,会导致呼吸衰竭、缺氧,形成肺心病,还有部分严重患者会出现消化道出血,心率失常。最后可产生肺性脑病,持续亢奋、焦虑、意识模糊,直至昏迷。
慢阻肺发病原因
1.吸烟。公认的慢阻肺重要发病原因为长期吸烟,调查统计显示,吸烟者比不吸烟者患上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率高10倍以上。
2.二手烟。被动吸烟也可能导致呼吸道症状以及慢阻肺的发生,据统计,非吸烟者暴露于二手烟的比例为72.4%。
3.接触职业粉尘和化学物质。烟雾、工业废气、工业粉尘和室内被污染的空气,都是慢阻肺发病的原因,其中还包括厨房烹调油烟和农村焚烧作物的烟尘。
4.大气污染。据调查,在气候相似情况下,大气污染严重地区慢阻肺发病率比污染较轻地区高,近期多地频发的雾霾天气也会导致呼吸道感染、哮喘、结膜炎、支气管炎等。
5.居住环境。长期居住在高原寒冷地区,气管反复受到冷空气刺激,冷热交替,反复感染也易发慢阻肺。
冬春季节高发日常保养最重要
刘雯说,在实际接诊中,有很多患者觉得自己是感冒严重或反复感冒,对慢阻肺缺乏认识和关注,因此将病情一拖再拖,直到严重才住院治疗。尤其是长期吸烟的男性,患者本身会觉得“抽烟的人就是有点咳嗽”,而忽视慢阻肺的发病,等到严重的气喘、呼吸困难才去治疗。
慢阻肺患者一般要经历急性发病期和慢性持续期,在急性发作期过后,临床症状虽有所缓解,但其肺功能仍在继续恶化。患者若不能坚持治疗会导致慢阻肺急骤加重、病情反复。刘雯建议,一旦患上慢阻肺,首先要去医院控制感染,之后在家进行日常治疗,防止感冒,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吸烟酗酒。冬春季节是慢阻肺的急性发病高发时节,尤其目前的初冬季节,空气干燥,气温变化,都有可能导致慢阻肺患者病情加重,因此日常的保养十分重要。
我省专家建议,40岁以上人群在每年常规体检时应进行一次肺功能检测。对于有长期吸烟史和慢阻肺家族史;年轻时反复发生呼吸道感染等高危人群;有不明原因咳嗽、咳痰、早晨起来喜欢“清嗓子”的人士;活动后有气紧、胸闷的人士;从事接触粉尘、有害气体、有害物质的从业人员,也应在体检时进行肺功能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