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公布地震对大熊猫生境影响研究成果
甘肃公布地震对大熊猫生境选择影响与对策研究成果
中国甘肃网3月22日讯 近日,由甘肃白水江自然保护局杨文等主编的《“5·12”大地震对大熊猫生境选择影响及对策》一书由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首次对外公布了地震对大熊猫生境选择的影响,填补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空白。
生境是指野生动物生活时选择的栖息环境,甘肃白水江自然保护区等大熊猫保护区是2008年“5·12”大地震的重灾区。
为及时研究地震对大熊猫的影响,香港海洋公园保育基金资助甘肃白水江自然保护局高级工程师杨文等人开展“5·12”大地震对甘肃省大熊猫生境选择影响及对策项目。
7年多来,杨文和他的团队,采集了389个大熊猫栖息地生境因子,其中有240个为大熊猫粪便发现点,确定为大熊猫生境选择点,每个生境点记录海拔、部位、坡形、郁闭度、竹种、水源等18项因素。同时,将这些因素与全国第三次大熊猫调查(1999年6月至2003年底)时甘肃省采集的6915个大熊猫栖息地生境因子进行了对比研究。
研究人员发现,地震对大熊猫的生境选择从生境特征上看,影响是较明显的,对竹子生长状况在地震前后没明显变化。与地震前相比,最明显的是震后大熊猫生境选择中,坡向、郁闭度并不作为大熊猫选择的主要因子。(甘肃日报记者周者军)
【白水江自然保护区】
白水江自然保护区位于中国甘肃省南部的文县、武都县。1963年建立。面积9.1万公顷。主要保护对象是大熊猫、珙桐等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中国以保护大熊猫为主的三个重点保护区之一,甘肃省唯一具有北亚热带生物资源的自然景观区。
河谷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植被垂直地带性明显,1000 ~ 1700 米多次生落叶阔叶林;1700~3000米为针阔叶混交林,高处以冷杉、云杉林为主,林下植被以华橘竹、冷箭竹、卫矛等为主,为大熊猫、金丝猴 、猕猴、大灵猫、 林麝、红腹角雉、蓝马鸡等的分布带;3000米以上为高山灌木草甸,分布有扭角羚、马麝、绿尾红雉等。白水江国家自然保护区为中国金丝猴、扭角羚、大熊猫分布的北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