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警务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盘点2015甘肃公安十大亮点

22.12.2015  10:23

  原标题:民生警务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盘点2015甘肃公安十大亮点

  

  当民生与警务紧紧融合,就像一缕春风吹过,让群众的心为之一动。

  警察,就在我们身边,这是一种真真切切的感受。

  打造民生警务,对于全省公安机关来说,这更是具有历史性意义的转变。

  民生警务,到底和过去有着什么样的不同?

  服务,是民生警务的首要意义;阳光,是民生警务的重要表现;互动,是民生警务的基本要求;创新,是民生警务的不懈追求。

  而这一切得益于正在如火如荼的公安改革。

  创新社会治安治理机制,做广大百姓的“守护神”;深化公安行政管理改革,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完善执法权力运行机制,做规范执法的“践行者”;健全人民警察管理制度,做平安建设的“排头兵”。

  全面深化公安改革的红利就是给群众带来实惠,就是“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和公安机关的执法公信力”。

  我们希望,记录下甘肃公安2015那些具有标志性的改变,并讲给更多人听。

  1.改革为先破解公安发展难题

  民生警务,一心为民。2015年,这一理念,正在刻进全省每一名公安民警的心里。

  怎么才能做到这一点?依靠的就是改革。

  长期以来,公安工作面临诸多不适应,既有思想理念上的滞后,也有能力素质上的差距;既有体制机制上的制约,也有警务保障上的不足。

  这些都是阻碍民生警务的“老大难”问题,也是改革最难啃的“硬骨头”。

  改革,就是要敢于动真格。

  省公安厅党委迎难而上,本着先行先试、能改即改的思路,先后出台了27项改革举措,而且强力推进每一项制度的落实。

  针对执法环节存在的突出问题,建立了“五项制度”:以“案管中心”为归口的案件入口统一管理制度;以全程监督为轴心的案件办理全过程监督制度;以把好“最后一道关口”为卡点的刑事案件统一归口移送起诉制度;以办案与涉案财物管理相分离为原则的涉案财物统一归口管理制度;以保障群众知情权和监督权为主旨的案件、证照办理重要环节公开告知制度,一些制度的建立走在了全国公安系统的前列。

  为夯实基层基础薄弱环节,完善了“三项机制”,即改革派出所警务运行机制,推动警力下沉,派出所警力增加一倍以上;改革治安巡逻机制,按照1-3平方公里设置一个巡逻区,形成城市中心区域“网格化”巡逻防控全覆盖;改革基层民警优待机制,建立基本的休息、休假和轮训机制,解决基层民警长期超负荷、超时工作问题。

  管理体制机制的不顺畅,是制约我省公安工作的一大难题。为此,省公安厅下决心改革交警管理体制,将条状管理模式改为块状管理模式;改革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机制,建立“主体在县、管理在乡、延伸到村”的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机制,严防农村道路失控漏管;改革绩效考评办法,根除考评过多过滥等问题,将原有131项指标精简为16项。

  在9月23召开的全国公安厅局长座谈会上,副省长、省公安厅党委书记、厅长马世忠介绍了我省公安机关积极探索符合甘肃实际的公安改革新路子,受到了广泛关注和好评。

  2.便民利民推动服务民生“常态化”

  所谓民生警务,最基本的或许就是让群众切身感受到安全、满意。

  落户城镇不难了,车检烦心事少了,出入境更加方便了……老百姓的这些切身感受,道出了“民生警务”带给人们实实在在的便利。

  在实施“民生警务”工程的过程中,省公安厅着力打造最简行政审批、最短服务半径、最优“互联网+警务”,不断完善便民利民举措,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今年以来,在继续深化去年推出的19项便民服务措施的基础上,又新推出增设派出所出入境证件受理点、开通出入境互联网便民服务平台、增加互联网选号系统号牌数量和选号方式等四大类15项便民利民措施。虽然服务措施有大有小,但每一项都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

  “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为了减轻群众的信访成本,省公安厅开通省、市、县三级公安机关远程视频接访系统和甘肃公安微信公众平台信访窗口,上访群众可查询、可跟踪、可督办、可评价,也可通过视频远程与省公安厅、市县公安局领导和办案人员“面对面”提出上访诉求,进行沟通交流。

  平安,是最大的民生。针对群众反映街面见警率低的问题,全省公安机关扎实推进“服务民生五大行动”,在市州政府所在地的城区和县城城区及市(区)城区,划分巡逻区,设立巡逻队,采取车巡和步巡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巡逻防控工作,区域每天巡逻不少于12小时,重点节点和区域24小时巡逻。

  “我为我家去巡逻。”“宁可民警少睡觉,也要让百姓睡好觉。”这样的巡防模式,在全省各地已经成为“常态”。

  “夜晚,在背街小巷,看到警灯闪烁、民警在巡逻,我们感到安全、踏实,小区听说谁家被偷了、被盗了的情况比以往少多了。”兰州市城关区居民王生说。

  孩子的安全,是每一位家长最操心的事情。针对校园及周边安全问题,今年以来,全省共设立校园警务室11229个,在幼儿园、中小学建立“护校岗”2179个,配备专兼职保安21083人,配备盾牌、警棍、防暴叉等防护装备,每日参与巡防的民警、保安、教师、志愿者达50803人次。

  在日常生活中,手机接收的一条条警方提醒信息,也能够随时随地感受到守护的力量。今年以来,省公安厅充分运用新媒体开展“指尖上的服务”,为广大民众搭建起信息化服务的“快车道”。目前,全省开通公安政务微信149个,拥有粉丝62万余人。

  3.突出打击破大案更要管小案

  人常说:“群众看公安,关键看破案。”

  破案率是一个关键的衡量标准。今年以来,全省公安机关严打各类刑事犯罪,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不动摇,共破获年内发生的各类刑事案件26342起,破案率同比上升12.2%。

  翻开全省命案侦破统计数据,全省公安机关命案侦破率继续保持高位。年内,全省共立现行命案223起,破案214起,破案率达96%。

  高侦破率的背后,是公安机关努力实现破大案更要管小案目标的生动实践。“一长双责制”“合成战、科技战、信息战、证据战”等新机制、新打法,推动着公安刑侦部门战斗力的跃升。

  在公安机关重拳打击下,7个凶残暴戾、组织严密的黑社会性质犯罪集团土崩瓦解,123个称霸一方的恶势力团伙宣告覆灭,163名黑社会性质组织成员以及1030名恶势力团伙成员先后落网。

  “破大案更要管小案。”全省各级公安机关始终关注危害群众利益的侵财类犯罪案件,开展大排查、大破案行动,共破获侵财性案件16154起,同比上升20.2%,“两抢”案件同比下降17.8%。

  坚决维护全省经济秩序和群众利益,全力挤压非法集资犯罪的生存空间,共破获非法集资案件70起,同比上升40%,抓获犯罪嫌疑人90名,挽回经济损失1857.1万元。同时,严厉打击金融领域重大经济犯罪,共抓获犯罪嫌疑人29名,查封、扣押涉案资产价值2530余万元,冻结涉案资金4亿元,有效维护了全省金融安全。

  4.守护平安筑牢反恐维稳防线

  安而不忘危,治而不忘乱。

  今年以来,面对反恐维稳形势持续紧张、守护一方平安的责任十分艰巨的形势,省委、省政府总揽全局,省委书记王三运、省长刘伟平深入一线,检查指导反恐维稳工作,并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和批示。

  全省公安机关主动作为,采取一系列措施,筑牢反恐防暴的铜墙铁壁。不断加强反恐力量建设,科学配置基层派出所、反恐维稳第一线的警力,配强特警,进一步探索在高速公路组建交警反恐快速反应分队。配强装备,增强局势掌控能力。兰州特警还装备了首架警用直升机。

  常练兵,早备战。采取不打招呼、临时下达警情的形式,开展跨区域、多科目实警实装演练344次,出动警力2.6万余人次。设卡点,严查控,目前全省已有6个检查站全面启用,检查各类车辆550万辆,抓获各类网上逃犯494名。

  “五位一体”严防死守。反恐不是单打独奏的战斗,有效整合社区民警、武警、特警、协警、保安等各种治安巡防力量,分时段、分重点开展网格化社会面武装巡逻。公安特警与驻甘武警部队组成全省反恐维稳的重要武装力量,联勤巡逻已成常态。

  积极开展“10+1”大排查大整治行动,深入到厂矿企业、单位场所、楼群院落、群众家中,全面排查安全隐患、了解社情民意,有效预防违法犯罪,及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

  反恐一步一动实打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目前,我省已形成“党委领导、社会参与、专群结合、群防群治、综合治理”的反恐防范新格局。

  5.夯实基础派出所建设再上新台阶

  有这样一组数据:

  2014年,全省尚有269个乡镇未设派出所;全省3人以下派出所300多个,5人以下派出所有近一半。

  今天,这组数字发生了出人意料的变化:200多个原本未设派出所的乡镇,在地方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完成了派出所办公用房建设,并挂牌开展工作;各地细化完善了派出所警力配置标准,全年分期分批补齐了派出所警力,使派出所警力达到县市区公安机关总警力的60%以上,社区民警达到城区派出所总警力50%以上,业务队警力达到农村派出所总警力70%以上。

  与此同时,各地注重派出所的配套设施建设。目前,全省派出所已建成小食堂1008个,小阅览室719个,小浴室586个,小健身房599个,小洗衣房734个,为基层民警创造了拴心留人的好环境。

  “一村一警”服务群众零距离。

  今年5月中旬以来,张掖市公安局于全省率先推行“一村一警”的工作机制,为全市辖区内每个行政村配备1名驻村民警,将公安服务的触角延伸到了基层最一线。

  “有事找警察,过去就是一句空话,现在终于在家门口见到警察了!”张掖市甘州区大满镇村的乡亲们说。

  6.持之以恒第六个禁毒三年规划“开门红”

  禁毒,全世界面临的共同难题,需要长期坚持下去。

  这需要一种毅力。

  2015年6月25日,北京人民大会堂,我省获得全国禁毒工作先进集体的5名代表和3名先进个人,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的亲切接见。

  7月16日,省委书记王三运和省长刘伟平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表示热烈祝贺,向长期战斗在禁毒一线的全体民警和广大禁毒工作者表示亲切慰问。

  这些荣誉的背后,正是全省公安机关和广大民警的默默付出与坚守。

  今年以来,为实现我省第六个禁毒工作三年规划“开门红”,公安机关充分发挥禁毒主力军作用,打响“百城禁毒会战”“网络扫毒行动”、打击制毒犯罪“4·14”专案等战役,堵源截流“5·14”机制等一系列重大举措相继推出,保持了对毒品犯罪的严打高压态势。

  全省共破获各类毒品犯罪案件2700多起,缴获海洛因300多公斤、鸦片4公斤、冰毒等合成毒品50多公斤,抓获毒品犯罪嫌疑人2900多名,打掉贩毒团伙20多个。成功破获我省目前最大的贩运合成毒品案件,缴获冰毒23公斤。

  除了打击,戒毒和预防是禁毒工作重要的一面。全省公安机关与有关部门携手,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戒毒康复模式,扎实推进社区戒毒和康复工作,制定就业扶持和救助服务政策,积极帮助吸毒人员戒断毒瘾、融入社会。全省吸毒人员的康复执行率达83.6%,戒断三年未复吸人员达2.8万多名,毒品的社会危害明显减轻。

  7.管控源头保障农村道路交通安全

  今年4月4日,临夏州康乐县通村公路发生一起无证驾驶无牌农用三轮车违法载人翻坠的重大道路交通事故,造成12人死亡、5人受伤。

  惨痛教训的背后,是农用三轮车无牌或驾驶人无证突出问题的写照,已成为我省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此,经省政府批准,将全省免费办理农用三轮车、摩托车牌证作为省政府为民办实事的精准扶贫项目,下发了《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免费办理农用三轮车摩托车牌证的通知》。自5月10日起,全省公安交管部门不辞辛苦、加班加点主动下村入户,积极宣传政策,简化办理程序,为农民办理牌证。目前,免费为农民办理牌照198.4万副,驾驶证93.4万本,大大消除了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隐患,也为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这一惠民政策,真正让我们农民得到了好处。”永登县大同镇跌马沟村村民马富才高兴地说。

  营造安全畅通的出行环境,一直是全省公安交警不懈的追求。今年以来,省公安厅在全省建成交通事故快速处理中心22个、理赔服务站86个,全面实施财产损失事故快处快赔;全省4384所公路沿线和城市主次干道临街学校门前全部设置隔离和减速设施,市州政府所在地城区132条非主次干道实现单向通行,197条小街巷实现路侧停车,建成道路微循环41组,有效缓解主城区交通拥堵问题。全省100%的乡镇成立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站,97.1%的行政村成立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室,配备乡镇交通管理员、行政村交通协管员和劝导站劝导员2.4万余名,进一步落实农村道路交通安全责任,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了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

  8.橙色守护烈火中勇敢逆行

  面对无情的火灾,人们会选择逃离,但消防官兵却要在烈火中勇敢地逆行。

  2015年,对于全省每一个消防官兵来说,都是值得骄傲的。因为他们牢牢地守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在大火中没有一人退缩。

  7月26日早上7时左右,伴随着急促的警报声,庆阳市公安消防支队的全体官兵奔赴中国石油庆阳石化分公司的泄漏爆燃事故现场,经过近5个小时的奋力扑救,11时55分,大火被完全扑灭。

  类似的扑救现场,只是他们日常工作的一个缩影。

  特别在今年夏季消防安全检查工作中,各级消防部门以“零容忍”态度,顶格执法、铁腕整治。检查社会单位13.8万家、整改隐患23.9万处、查封1749家、“三停”1341家、罚款4324万元、拘留451人,确保了社会面火灾形势持续平稳,被公安部评定为“优秀”,受到通报表扬。

  相对于灭火,防范才是消防工作的重点。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今天的火患,就是明天的灾难。为此,省公安消防总队联合全省高校举办“关注甘肃消防、扫除火灾隐患”系列公益活动,深入各地大、中、小学校开展消防安全培训,安排暑期消防宣传教育行动,组织消防安全知识讲座和演练860余次,完成消防安全家庭作业8万余份,发放消防安全手册13万册。

  付出总有回报。今年以来,全省公安消防系统先后有3个单位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5个基层单位被评为省级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多名个人受到表彰奖励,进一步树立了公安消防部队的良好形象。

  9.强警筑基警院建设迈出历史性一步

  1949年,甘肃警察职业学院的前身甘肃人民公安学校成立。60多年来,为我省培养出了大批公安专业人才。

  60多年后的今天,这所在全省警察心中有着足够分量的学院,正在为重大“升级”做准备。

  今年6月3日,甘肃警察职业学院建设“53361”工程全面启动,学院“专升本”工作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

  近年来,面对日趋繁重的反恐维稳任务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省公安厅党委立足提升队伍整体素质和履职能力,于2013年提出在甘肃警察职业学院的基础上成立本科层次甘肃警察学院的目标。今年7月,省长办公会决定成立本科层次的甘肃警察学院。9月25日,甘肃警察职业学院申报本科院校获甘肃省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全票通过。

  成立本科层次的甘肃警察学院,是提高我省公安人才培养层次和能力,进一步增强我省公安队伍整体素质和战斗力,更有力地服务国家安全稳定战略和甘肃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建成后的甘肃警察学院,将实行学历教育、公安科研、在职培训三位一体的办学模式,形成专科、本科、硕士三个层次的人才培养格局,努力争取在西北地区公安院校中达到一流的校园环境、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教学设备、一流的科研水平、一流的教学质量、一流的实训基地,实现1万人的学历教育和在职教育综合规模,为提升全省公安工作能力和水平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撑。

  10.秉公执法奋力锻造“陇原铁警”

  “必须打造出一支信念坚定、执法为民、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陇原铁警’队伍”。

  2013年底,当新一届省公安厅党委提出打造“陇原铁警”时,人们心中感受到了一种温暖。

  队伍建设既是永恒的主题,也是建设法治公安的根本。两年来,特别是今年以来,省公安厅党委将“陇原铁警”队伍建设与平安甘肃、法治甘肃建设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作为甘肃公安发展进步的“头号工程”扎实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

  坚持秉公执法。全省公安机关结合“三严三实”教育实践活动,组织开展“秉公执法,人民公安为人民”专题主题教育。进一步健全完善执法标准、执法程序和裁量基准,共清理、修订、完善各类执法制度4240件,完成了16个警种的执法规范和7个警种自由裁量权细化;建成办案中心111个、派出所建成规范化的办案场所1158个,实现同步录音录像。在全省16个县试点预审制度,在执法一线单位全面配齐了2500多名专兼职法制员。建立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先后对1074名民警的执法过错进行了问责。

  坚持从严治警。全省各级公安纪检监察、督察部门切实畅通监督渠道,通过来信来访、视频接访、网上督察、“12389”投诉热线、门户网站、舆情督办、开门评警,以及和政府的对接政务窗口,以最快速度、最优服务让老百姓的诉求得到解决,让民警队伍中的违法违纪问题得到查处,害群之马得到惩治。

  坚持素质强警。在全省公安机关部署开展“大学习、大培训、大练兵、大比武”活动,是提升公安民警履职能力,适应实战需求的一项重要举措。全省公安机关90%的民警通过了基本级执法资格考试,70%以上通过了中级考试。年内,各市州、县区80多个训练基地共组织业务培训120多期,共培训民警1.55万多人,省公安厅组织业务培训班18期,培训民警2280余人。坚持“合作、共享、共赢”理念,与江苏、黑龙江、湖南三省公安机关深化素质强警交流合作,派出业务骨干1130名参加培训和跟班学习,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

  坚持典型引领,一大批先进人物和英雄群体不断涌现。今年以来,全省公安系统有2名民警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8名民警被评为全省先进工作者,4名民警被授予二级英模荣誉称号。全省共有1个集体荣立一等功,18个集体荣立二等功,159个集体荣立三等功,22名个人荣立一等功,94名个人荣立二等功,795名个人荣立三等功,1468名个人受到嘉奖。这些先进集体和个人为“陇原铁警”队伍树立了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