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促进“三农”保险发展 确保农民“旱涝保收”

03.02.2016  09:41

  中新网兰州2月2日电 (刘玉桃)2日,中国保监会党委书记、主席项俊波在兰州表示,一个地区的自然环境、经济社会特点和所处发展阶段,决定了其保险需求的特点。在甘肃发展保险,必须立足本地实际,把带有共性的、普遍性的政策措施与甘肃特点有效结合起来。

  当天项俊波在兰州进行“保险业的改革与发展”专题讲座。项俊波建议,在促进“三农”发展方面,甘肃可健全市场化经济补偿机制,提高农业保险保障面,大力推广主要大宗农产品保险,继续推进地方特色农业保险试点。缓解农业生产融资难,开展涉农贷款保证保险和农业保险保单质押融资,促进甘肃农业龙头企业和种养殖大户融资。促进农业发展现代化,农业保险在支持现代农业发展上可以发挥积极作用。

  近年来,随着甘肃精准扶贫项目的推进,甘肃积极发展“三农”保险,立足实际,不断扩大玉米、小麦、马铃薯、牦牛等政策性农业保险产品覆盖面,推动油料作物、育肥猪等国家政策性补贴险种。在全国首推中药材产值保险,试点规模扩大到15万亩。通过发展农业保险,累计提供风险保障907.7亿元,支付赔款10.4亿元,受益农户150多万户,促进农民平稳致富。

  “十二五”期间,除了在农业领域,甘肃保险业在医疗、健康、行业等领域发展也取得较好的成绩,甘肃累计实现保费收入945.2亿元,比“十一五”翻了一番多,健康保险占比从“十一五”末的4%提高到去年的10.1%,普通寿险占比从19%提高到46.4%,“十二五”期间保险业累计投资170.3亿元,保险机构达到1567家,较“十一五”末增加323家,保险业从人员达到9.1万人,新增2.4万人。

  2015年甘肃实现保费收入256.9亿元,现有市场主体达到24家,资产总额达到582亿元。“十二五”期间累计提供风险保障29万亿元,赔付331亿元,缴纳税费20.7亿元,吸纳就业人数超过32万人。

  项俊波表示,保险作为由保险、银行、证券一同构成的金融业三大支柱之一,具有长期性、稳定性的特点,实力雄厚。保险业发展可以成为化解社会矛盾,降低处理纠纷成本的重要手段,可以承接公共事务,成为分担政府责任的重要渠道。

  项俊波建议,甘肃针对重点领域,大力发展环境污染、医疗责任、校园安全、安全生产等第三方责任保险,辅助政府社会治理。针对重点人群,针对失独老人、残疾人等弱势人群,以及环卫工人、安保消防等特殊岗位,充分发挥普惠保险的作用,提高保障力度。针对重点行业,比如甘肃旅游文化资源丰富,可以加快发展旅游文化业全产业链的责任保险,促进旅游业发展。

  甘肃省委书记王三运表示,一段时间以来,甘肃金融人才比较缺乏,等省内培育好了又太慢,靠引进外部人才现有条件又难以保证,针对这种情况,甘肃探索建立人才柔性引进机制,先后从保监会系统和保险公司引进了20名干部到市县挂职锻炼,既有效促进金融和保险市场的发展,也带动培养了一批专业型干部,同时,由于甘肃保险业发展起步晚、底子薄,在很多方面还有差距和不足。

  王三运表示,下一步,甘肃各类保险机构既要发展壮大一般性业务,更要优化经营理念、创新保险种类。尤其要聚焦脱贫攻坚,在中药材、设施蔬菜、经济林果等领域,推出一批保费低廉、保单通俗、适合贫困地区和贫困户的保险产品,确保农民“旱涝保收”。同时在转型升级、创新驱动、保障民生等方面,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具体措施和办法,以保险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助推甘肃经济社会建设。(完)

      甘肃新闻网 【编辑:刘薛梅】
白银市靖远县获“全国文冠果之乡”称号
   中新网甘肃新闻电  据甘肃林业网披露,商务之窗
兰州新区旅游接待量创新高
     2019年“十一”国庆黄金周期间,兰州新区旅游市场火爆,接待量再创新高,接待游客突破15.商务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