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会宁“十年九旱” 农民闲唠“苦乐水”

15.01.2015  11:33

  中新社兰州1月15日电 题:甘肃会宁“十年九旱” 农民闲唠“苦乐水

  作者 徐雪 刘玉桃

  小寒时节,乡村的“年味”要比城里来得早,甘肃会宁县甘沟驿乡的农家已开始宰杀牲畜为过年做准备。农民石志明闲暇时煮上一壶茶水,三个同村的朋友围坐一起唠起“”的故事来。

  会宁县位于甘肃中部,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十年九旱,水资源奇缺,“年年有小旱,三到五年一中旱,七到十年一大旱”是会宁的基本县情之一。

  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石志明对缺水的记忆犹深。他说,自己的童年及青春时期都是在“找水”中度过的,每年的这个时候都会徒步几个小时去河里打冰,由于苦咸水经过冷冻后苦味会变淡,所以便成了当时人们主要的水源。

  “比起河里的苦咸水,雨雪是最理想的水,甘甜珍贵。”会宁县水务局副局长柴成铭说,然而,对于年降水量300多毫米的会宁来说,降水显得“杯水车薪”。

  与水一直“打交道”的柴成铭回忆说,那时候得知要下雪,家家户户便把院落、道路扫得干干净净,没等雪停就开始将雪收集装入水窖,我们连山上的积雪都不放过,收集团成雪球一趟趟背回家中。

  “有一次在彻夜排队等泉水的时候由于又冷又累睡过了头,醒来时水已经被别人舀走了,我还气得哭了起来。”石志明笑道,像这样为水“哭鼻子”的事还有很多。

  石志明说,那时候“滴水比油贵”,需要出门见人才会“噙一口水”吐到手上把脸洗洗,口渴是一直都有的感觉,走亲戚家最好的招待就是喝杯水。

  当地人还将对水的渴望注入到姓名,同为“60后”的高林雨说道,当时村里嫁女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对方家里要有水。

  这种情形一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才开始有了改观,随着国家的引黄入城、母亲水窖、安全饮水等工程启动,会宁县城居民2000年开始饮用上了自来水,取代了原来苦涩的地下水。

  石志明一家受益于第二批农村安全饮水工程,2009年自来水通上那天,他打开水龙头接上脸盆,小心翼翼蘸湿毛巾擦了把脸,“一家人高兴了好几天”。

  与此同时,新中国成立以来甘肃省水利建设史上最大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引洮工程一期2006年开工建设。经过8年艰苦鏖战后,2014年底竣工,会宁北部地区通水。这将解决包括会宁北部在内的甘肃中部干旱地区150多万人的用水问题。

  柴成铭坦言,通过近几年频繁开启的水利建设,全县36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得到了解决,但仍有19万农民仍然依靠“雨雪”、“远距离运水”艰难地解决用水需求。

  2015年来临之前,甘肃官方已完成《关于引洮供水二期工程建设项目选址的公示》,涉及8县区1692个行政村。当然,水也将引至会宁南部地区,这样一来,会宁全县的用水难题就解决了。

  当地人说,“乐饮自来水”的日子有盼头了。(完)

      甘肃新闻网 【编辑:徐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