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三管齐下”深化商事制度改革

26.06.2016  19:48
   

过去开办网络公司需要逐步办理安全、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等才能申领营业执照,这些证照一年也办不完。现在可以拿到营业执照后一边筹备经营活动,一边办理各种许可证,节省了大量时间。”近日,甘肃省甘南藏宝网络商务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完玛才让在接过营业执照时感慨地说道。

高效快捷,仅仅是甘肃省全力推进商事制度改革的一部分。方便群众注册办事的同时,如何监管,后续配套服务能否跟上,这关系到商事制度改革是否完善成熟。

甘肃牢牢抓住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和市场经济存在的“卡脖子”问题,从“放权”、“管理”、“服务”三个深层次问题入手,将商事制度改革与双创有机结合,极大激发了市场活力,让改革真正落地开花。

坚持放权        降低准入门槛

几天前,甘肃华羚乳品股份有限公司办公室工作人员马晓伟从甘南州工商局政务中心注册登记窗口领到了同时载有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从申请到拿证,仅用了3天。

马晓伟说,比起以前这次办证简直可以用“神速”来形容,简单、方便,只需要准备一套资料,交到一个窗口,再也不用东奔西跑了。        

随着商事制度改革越来越深入,市场经济活力不足、创新乏力尤显突出。有人指出,其中重要原因在于传统的政府管理模式对微观市场主体的行政干预过多,各种不合理的行政管制过多,各种行业分割和地方保护过多。百姓投资创业的市场准入门槛高、环节多、效率低,从而制约了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

甘肃省工商局局长郭承录表示,商事制度改革作为转变政府职能、减少行政审批的“先手棋”和“突破口”,就是按照发展市场经济的需要,从百姓经商兴业这第一道门改起,还权于企业,还权于市场。

鉴于此,我省工商部门聚焦解决束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企业投资经营和便民服务的突出问题,全面推行了注册资本实缴制改为认缴制、企业年检制改为年报制、“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放宽公司注册资本条件、简化市场主体住所登记手续、“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市场主体简易注销等一系列便利化改革,行政审批事项由201项减为15项。极大地降低了市场准入门槛,大幅提升了企业注册登记的便利程度。

数据显示,2014年改革以来,全省新增市场主体50.53万户,平均每个工作日新增920户。全省市场主体总量由“十一五”末的65.1万户发展到2015年底的128万户,接近实现翻番;注册资本总额由0.41万亿元增长到1.82万亿元,翻了两番多。全省非公经济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达到了45.8%,比2011年提高了7.6个百分点,创历史最好水平。

管理跟进        强化市场监管

围绕商事制度改革,甘肃同步跟进监管制度的实践创新,着力构建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监管制度,建成并运行了甘肃省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建立了经营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企业名单制度,加快推进了部门联动响应、信息共享和联合惩戒机制,探索了建立事中事后监管新机制的有效途径,推动了市场监管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甘肃省工商系统以“市场监管机制创新年”为契机,主动落实“双公示”“双告知”“双随机”“双归集”机制,全面推行经营异常名录、严重失信企业名单制度,探索建立以定向抽查和不定向抽查为核心、以投诉举报为补充的新型市场监管方式,甘肃成为全国首个全面实行抽查制的省份。按照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的原则,推动信息共享、协调监管、联合惩戒,构建事中事后监管新机制。引导市场主体更加重视诚信建设,自觉加强企业自治,努力实现“互联网+”背景下的智慧监管。

在部门协同方面,与省发改委等38部门联合签署《失信企业协同监管和联合惩戒合作备忘录》,与28家部门实现了企业信用信息的交换共享或互联互通互查,截至2015年底,共交换共享信息251.5万条,公示市场主体信息653万条,有5.8万户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列入经营异常名录,31.49万户个体户被标记为经营异常状态。全省初步建立了协同监管和联合惩戒机制及“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监管格局。

服务保障        促进创业创新

近年来,甘肃工商把履行职能和协调推进非公经济发展有机统一,出台《推动非公有制经济跨越发展的意见》等三份文件,78条政策措施。去年,甘肃在全国率先设立小微企业互助贷款风险补偿担保“基金池”, 第一批8.58亿元贷款已发放到位,有效缓解了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梳理部门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全面清理行政许可及行政备案管理事项,落实行政处罚案件公示制度,建成并上线运行小微企业名录库,有力促进了营商环境优化。

甘肃商事制度改革不断推进全程电子化、调整下放登记事权、探索建立登记注册“独任审核”制,推行“网上行权”,实现了工商登记业务、行政许可和审批100%在网上流转,最大程度便民利民。加快构建负面清单管理,坚持法无禁止即可入,鼓励非公企业依法进入更多领域,支持非公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实施普惠化扶持政策,完善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体系,为中小微企业创造更加良好的成长环境。

据统计,截至2015年底,全省非公经济市场主体达到124.66万户,比2011年增加52.83万户,增长73.55%;去年全省非公经济实现地方税收收入249.85亿元,占地方税收收入总额的49.17%;非公经济年均新增从业人员34.85万人,2015年非公经济从业人员达到380.12万人,比2011年增长了8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