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州古城墙
历史上甘州的古城墙很是有名,特别是明代的砖砌城墙,据说在整个西北地区仅次于声名显赫的西安城。
据《甘州府志》记载,甘州早在西夏之前即已建成。到元朝时,又对旧城墙进行了扩修,周长达9里30步。至明初洪武年间,再次扩展3里327步,加上旧城墙共长12里357步。城墙高有3丈2尺,厚3丈7尺,东南西北方向各开一门,城门外又筑起半圆形的瓮城,城四角建有角楼,城墙外有护城河环绕,水深丈余。
明朝时,设于甘州的甘肃镇是个孤悬河外、四面临敌的处所,常受到外族侵扰,战事连连。从明英宗正统元年(1436年)到明思宗崇祯十六年(1643年)的200年中,先后发生过大小战争50余起。故而,朝廷对甘州的防卫是非常重视的。从正德年间开始设置甘肃巡抚,驻甘州。嘉靖年间,巡抚都御史陈棐查看了
河西的防务,得知城墙全是用沙土夯筑而成,城门皆为木板门,很不牢固,入侵者每用挖地道、填城壕、烧城门等战术攻城掠地。为加强甘州城的防卫设施,陈棐督率守军在城外每面各修6座敌台,分三层开炮眼安放不同火炮,组成交叉火力,大大加固了城防。
明万历年间,总督陕西三边军务的右佥都御史石茂华奏请朝廷应允之后,以惊人的魄力对甘州古城墙进行了一次空前的改造。因为甘州原先的城墙全是土筑,容易倒塌,石茂华的最大功绩是以雄才大略用砖石全部包砌了甘州城墙。
这是一项异常浩大的工程。那时甘州当地人还不会烧砖,官府特地从山西、兰州等地调来了烧砖匠人。为了给烧砖提供燃料,又在南山开了7座煤窑。还专门制造了许多大车,用以运送砖石。包砌城墙时,不仅是用砖,还要石条进行加固。这项工程从万历二年(1574年)春3月开始,到9月就包完了东、南两面的城墙、瓮城、门洞和敌台。冬季因严寒无法施工,第二年开春后又将西、北两面包砌完毕。原定用4年完工的浩大工程,只用两年就大功告成,共用砖千万块,条石两万余条。经过这一改建,甘州古城墙焕然一新,显得格外雄伟壮观了。
岁月悠悠,从明代砖砌古城墙到今天,历史的脚步又跨越了四百多个春秋。四百余年风雨沧桑,经历了无数次地震和战乱烽火,巍然屹立的古城墙无数次地遭受破坏,屡有剥损倒塌。明、清时期,也曾有过多次修补,但随着岁月的演进,古城墙走过数百年历史长途之后,终于不堪风雨,渐渐到了它的暮年。到了近代,城墙的作用已退居次要地位,甚至还妨碍了交通,阻滞了城市建设的发展,于是古城墙也就成为历史的遗迹而逐渐废弃消失。
今天的张掖城,再也不见巍巍城墙,到处是宽阔的马路和耸立的楼群。若想寻找古城墙遗迹,在城东北角尚还幸存有一段不足百米的残墙,但只存土墙而不见一块砖石。如今,这段城墙已被定为历史文物,并在其外侧筑起一道砖墙对其进行妥善保护。远来的游客乘车沿312国道途经张掖城北时,即可看见这一屹立于道旁的历史古迹。残存的古城墙依旧巍然矗立,像一本史书,静静地等待着后人去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