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张掖甘州区:“网”来智慧课堂改变教与学
隆冬时节,地处河西走廊的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一派苍茫景象。然而,在中小学校园里,“互联网+教育”改革创新的热潮不减。
今年,甘州区确立了区域“以学为主”的智慧课堂教学改革为主干,以智慧校园建设和智慧教师建设为两翼的“一主两翼”发展战略,大力构建智慧课堂。
借助“互联网+”实现教与学方式转变
甘州区是张掖市经济文化中心。“互联网+”时代来临,让甘州区看到了进一步推动教育改革创新的契机。
“‘互联网+’是一个绕不过去的时代命题,选择面对,才会为教育发展闯出一条新路来。”甘州区教育局局长刘文说。
甘州区开启了“互联网+教育”行动:借助互联网,实现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向着学生个性成长、教师工作幸福、学校特色鲜明的目标迈进。
为顺利实现这一目标,今年8月,甘州区教育局召开研讨会,广泛征求意见,制定推进方案,确立了“一主两翼”发展战略,大力发展智慧课堂。
为此,甘州区加大投入力度,鼓励学校建立录播教室和未来教室,为教师驾驭新课堂提供硬件支持。在全区遴选4所学校,作为创建新课堂实验学校,采取专家包校、名校帮扶、跟进指导等方式,以实验学校为新课堂培训基地,带动区域教师共同发展。
刘文说,推动“互联网+教育”重在构建新教育观念、新教学关系、新教学行为,以及由此引发的新学习方式、新生命状态、新教育目标的具体行动和实践。
创建“以学为主”的智慧课堂,关键在教师。“互联网+”为教育改革和创新打开了一个新天地,却又带来了许多新难题需要教师逐一破解。
在甘州区教育局副局长王幼华看来,“互联网+教育”时代需要教师走出去“取经”,积极吸纳先进的课堂新理念、新内容和新方法,从而内生出探索的新动力。
今年10月至12月,甘州区和山东省济南市、湖北省黄石港区、江苏省太仓市,分别举办了为期两周的首届甘州区“蒲公英”导师进学校跟岗研修学习交流活动,省外106名导师与甘州区53名“蒲公英”导师结成帮扶对子,双方就教师培训进行了深入交流。
为更大程度推动区域交流,甘州区还选派了100多名校长和优秀教师,分赴山东省昌乐一中、成都泡桐树小学、北京十一学校等学校集中研修,让校长、教师尽快适应“互联网+教育”的发展新模式。
马神庙街小学校长马建国说:“数字校园、翻转课堂、微课制作在学校里掀起了热潮,学校每周集中进行教研活动,全面聚焦‘智慧课堂’建设现实问题。”
张掖四中是甘州区确定的“互联网+教育”实验学校。学校定期邀请优秀信息技术指导教师制作微课,每周召开一次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参加的诊断会,针对问题探讨解决办法。
刘文说,通过向优质学校“借脑”,依托信息化平台,无论是师资培训还是区域教研,都引入了优质教育资源,“互联网+教育”进入常态化。
“大讲堂”架起智慧平台共享教改经验
如何能让中小学教师在短时间内进入改革状态,实现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这是区域推进教育信息化的瓶颈之一。而同时,优质教育资源的“搬入”,势必会让本地学校“水土不服”。
怎么办?甘州区教育局成立“大讲堂”,分享每所实验学校的经验,并把发达地区优质教育资源短期内化为“自家”的智慧课堂。
“大讲堂”报告人和参训学员均采用邀请和个人申请的形式,实行人员提前“申报”、主题提前“晾晒”、时间提前“发布”等。甘州区还规定,所有参训人员按4学时计入个人“学分银行”,3年内名师须有一次围绕“互联网+教育”为主题的主讲经历。
此外,甘州区还通过“互联网+教育”微信群、甘州教育杂志,选登教师反思、专家点评、国内先进地区的课改经验。许多学校推出了自己的校报校刊,全面推介“互联网+教育”的新动态。
“微信群里特别活跃,每天都有上千条信息,教师们讨论的都是‘互联网+教育’的探索和感受,智慧平台随时传递智慧。”北街小学教师张立海说,打开手机就能看到和听到来自校长、教师的心声和对于一些问题的讨论,让每一个人真切地感受到行动的力量。
“‘大讲堂’通过搭架起‘传播新理念、交流新思想、展示新成果、引领新发展’的智慧平台,满足了全区一线教师、教研人员及教育行政人员的创新需要,从而达到交流智慧、分享智慧、传递智慧的目的。”刘文说。
信息来源:《中国教育报》 冲碑忠 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