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甘州为“西夏国寺”打造“数字孪生”

17.12.2021  15:12

  中新网兰州12月17日电 (闫姣 高莹 李亚龙)甘肃张掖市甘州区博物馆副馆长吴玮17日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称,被外界称为“西夏国寺”的张掖大佛寺,其建筑、壁画、彩塑等重要文物的“数字孪生”打造工作有了新进展。

  “考虑到张掖大佛寺建筑、大佛殿壁画和彩塑的脆弱性、面临的开放压力,以及数字化能够永久存储文物信息的重要性,开启了张掖大佛寺大佛殿壁画彩塑数字化工作。”吴玮称,目前,该馆委托敦煌研究院文物数字化研究所联合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编制的《张掖大佛寺不可移动文物(建筑、壁画、彩塑)数字化保护项目方案》,于近期已通过国家文物局评审。

图为张掖大佛寺建筑外围。 杨艳敏 摄

  始建于西夏永安元年(公元1098年)的张掖“西夏国寺”,是西夏时期的皇家佛教寺院,199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丝绸之路上一处重要的名胜古迹群,保存有全国最大的西夏佛教殿堂、最大的室内木胎泥塑卧佛、最完整的初刻初印本《永乐北藏》,是集建筑、雕塑、壁画、雕刻、经籍和文物为一体的佛教艺术博物馆。

  吴玮介绍说,该项目将利用壁画数字化、彩塑三维重建、三维激光扫描、数字摄影测量、建筑信息模型(BIM)、全景漫游等技术打造“数字孪生”,并借此整合既往保护工程、日常保养的记录档案和其他文献、图档资料等多源信息数据,结合现场数字化勘测,评估既往保护工程效果和得失,为后续保护工程提供信息服务。结合线上、线下数字化展示技术,充分展示大佛寺建筑、彩塑、壁画的价值,展示大佛寺历史变迁和历史格局,传播、传承大佛寺的文化价值。

  吴玮表示,在构建“数字孪生”过程中,还将充分利用数字技术获取的几何、空间、结构、纹理等数据和信息,深入研究大佛寺建筑、彩塑和壁画特征、艺术特色和成就以及历史信息、文化内涵等,进一步挖掘文物价值,揭示价值体系的内外矛盾,提出相应对策等。勘察并发现文物结构变形、病害损伤及其原因,及潜在关联性,为后续结构变形监测、保护工程、日常保养、展示利用和科学管理提供基础数据和信息服务。(完)

      甘肃新闻网 【编辑:杜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