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甘南藏区还原自然底色 牧民坚守环保“约定”

06.09.2017  13:44

  中新网兰州9月6日电 (记者 徐雪)几场秋雨过后,甘肃甘南草原上的风已有阵阵寒意。65岁的尕布早起在火炉里添好木炭后,照例拿起扫把将门前院内打扫一遍,外出看到垃圾会弯腰捡起扔进垃圾桶里。

  看似寻常的举动,对于曾长期过着游牧生活的尕布和他的邻居们,却是慢慢才养成的习惯。在他们的“村规村约”里,“保护环境也是种修行”影响着每一位牧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甘南草原上,时常会看到手提编织袋,徒步捡垃圾守护家园的“美容师”。 徐雪 摄

  近日,中新网记者随“2017年陇原环保世纪行”采访团走进甘南藏区,关注当地城乡垃圾处理情况。

  玛曲县是甘肃省唯一不产颗粒粮食的纯牧业县,这里的人们曾经长期过着居无定所、逐草而牧的游牧生活。直到2008年,尕布一家搬进了位于班禅新村的新房子。

  多年来,受当地官方的政策支持,班禅新村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向着“生态良好、生活富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的小康村发展。

图为干净整洁的河道与公路。 徐雪 摄

  现在,尕布将家里的牧场交给了儿子去照看,自己则负责家务活和村容村貌监督工作,喜欢绿色的他,还在小院里栽种了高原少见的樱桃树,人畜混居的岁月已经远去。

  然而,班禅新村仅仅是甘南藏区的一个缩影。

  在碌曲县尕海乡尕秀村,今年5月新开张的德乐牧家乐里,藏式风格的家具整洁有序,在吧台忙碌的桑吉嘉木措告诉记者,旅游旺季的时候,家里每天都坐满了游客,他们特别喜欢藏餐。

图为甘肃迭部县旺藏乡茨日那村村内一景。 徐雪 摄

  驻村干部王麟介绍,尕秀村实行环境卫生奖罚制度,每户签订了“门前五包”承诺书,村民每周五轮流对村内、村落周边及村辖区内国道沿线区域进行清理,全体村民每月中旬排查式进行环境卫生整治。

  此外,尕秀村还引进闪蒸技术处理垃圾,成吨的垃圾最后仅剩下5%的无害灰烬,相比之前焚烧垃圾的方式,闪蒸技术实现了处理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

  “环境好了,游客自然就越来越多。”王麟说,今年以来,尕秀村过境游客已达16.7万,全村40家牧家乐收入突破了100万元。

  大学毕业后就回乡创业的桑吉才旦在碌曲县经营着一家超市,四年前关于治理白色污染的“禁塑令”让大家都养成了提菜篮子、拿布袋子的习惯。“以前草原上的牛羊因为误食了塑料垃圾死亡的事件屡屡发生,草原也深受其害,这些教训,我们都记在了心里。

在碌曲县尕海乡尕秀村,今年5月新开张的德乐牧家乐里,藏式风格的家具整洁有序。 徐雪 摄

  这种环保的意识在藏区孩子们的心中扎根。在卓尼县柳林小学上六年级的齐盼青,如果在路上看到有人乱扔垃圾,她会毫不犹豫地上前“讲道理”。此外,当地学校也会定期组织学生参与爱护环境的主题活动。

  在草原上,时常会看到手提编织袋,徒步捡垃圾,守护家园的“美容师”。“这些塑料瓶子会污染美丽的草原,我每天会不停地走,把它们捡回来。”碌曲县郎木寺镇的看主草用不太流利的汉语说道。

  从2015年3月以来,甘南藏族自治州开展了以综合整治城乡环境为内容的“环境革命”,推动形成了“全民发动、全员参与、全域治理、全时保洁”的格局,现已初步实现了4.5万平方公里青山绿水大草原“全域无垃圾”的目标,还原了自然底色。

  甘南州委书记俞成辉在2017年陇原环保世纪行“城乡垃圾处理”甘南州座谈会上介绍,接下来,甘南州将继续保持“忧患意识”,探索旅游业与环境保护共同发展的新模式,并邀请游客也成为当地环保队伍的一份子。(完)

      甘肃新闻网 【编辑:杜萍】
甘南藏区实现“全域无垃圾” 纯净美景引人点赞
  中新社甘南8月31日电 (记者 张晓曦)位于青甘肃新闻
甘南藏区推旅游扶贫助农牧民生活改善
   中新社甘肃甘南8月25日电 题:甘南藏区推旅甘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