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藏区守"生态底色" 传统牧民渐变"旅游工人"

27.06.2020  03:01

  中新网兰州6月24日电 (记者 冯志军 杨艳敏)6月下旬,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渐入一年里最“柔美的时光”。一望无际的草原上散落着悠闲觅食的牛羊,草场上含苞待放的成片野花蠢蠢欲动,沿国道每行数十公里即有藏式风情浓郁的牧家乐敞门迎客,不时有藏族祝酒歌和阵阵喧闹声飘然入耳。

  海拨3300米的尕秀村,坐落于甘南州碌曲草原腹地,曾长期陷于“满目皆是乱堆乱建和牛粪羊粪”。2017年,该村被甘南州官方确定为“全域无垃圾样板村”,随着旷日持久、全民参与的“环境革命”,为重现“草原本色”的该村,奠定了发展乡村旅游的基础和优势。

6月下旬,一望无际的草原上散落着悠闲觅食的牛羊,有藏族妇女结伴收集鲜奶。 杨艳敏 摄

  57岁的尕秀村村民格日扎西,经营着一家装修讲究的“藏家乐”,他是村里第一个学会磨咖啡的人,因而成为远近闻名的“能人”。喝了大半辈子酥油茶的他,如今不仅轻车熟路地掌握了一杯醇香咖啡“诞生”的关键细节,并且自己也喜欢上了咖啡、可乐等此前多年闻所未闻的“洋货”。

  格日扎西的手机里,仍保存着两年来与外国游客交流互动的视频和图片,他学习磨咖啡即始于此。他告诉中新网记者,购置咖啡机并制作咖啡,缘于不少来此观光的外国游客不停念叨着对“coffee”的需求。

6月下旬,在甘南州临潭县冶力关镇一家“藏家乐”内,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甘南藏族自治州委书记俞成辉接受媒体专访。 冯志军 摄

  家里拥有200多头牦牛的格日扎西,在当地属于“大户人家”。他说,加入到乡村旅游中来,多属于自己的“兴趣使然”,村里的环境越来越迷人,他既享受人来人往的门庭若市,更喜欢不同地方的游客所带来的沿途见闻,这对于其生意发展亦是一种看不见的“效益”。

  甘南州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和黄河、长江两大水系的分水岭地区,是中国黄河、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补给区和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生态地位,在黄河、长江流域水源补给、气候调节、水土保持、维系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015年以来,甘南州掀起了声势浩大的“环境革命”。深度聚焦城市、乡村、景区、公路、江河、市场、工地、厂矿、学校、医院等“十大领域”,向各类影响城乡环境的“顽症”和“陋习”宣战,集中整治“脏乱差”,实现了4.5万平方公里青山绿水大草原“全域无垃圾”。

  “甘南变了,游客蜂拥而至,文明破窗而入……”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甘南藏族自治州委书记俞成辉近日接受媒体专访时,用其七八年的“守望”经历对甘南藏区的点滴变迁如数家珍。他说,从官员干部带头上街捡垃圾,“以上率下”形成全社参与的良好氛围,现在已彻底解决乱丢乱扔、乱烧乱焚、乱倒乱排等现象。

  “现在甘南老百姓脸上绽放出的笑容,就是最好的解读。”俞成辉表示,甘南此前多年的落后,是眼界的落后、观念的落后,思想的落后,文化素质的落后,这几年全域无垃圾治理,就是要打造最干净的草原和最干净的城市,把甘南人民的幸福感、归属感找回来,树立他们的自信心。

  农村没有空心化,村庄没有凋蔽化,人员没有空巢化……在俞成辉看来,相比人员流动密集且频繁的发达城市,“人还在、根未掉、情未了”的甘南人情况不一样,他们对这方热土的眷恋,超过了任何一个地方,这也是乡村旅游发展的优势条件。

  6月下旬,布设于交通要道沿线上的“牧家乐”“藏家乐”等乡村旅游拔地而起,如同镶嵌于甘南草原上的珍珠玛瑙一样,引人流连忘返。

  “流线型布局、组团式发展、个性化成长、时代性绽放。”俞成辉如是定位甘南乡村游未来发展蓝图称,要在遵循各县市差异化的基础上,打造风格迥异、形式多样的个性化旅游村落,坚决克服乡和乡、户和户之间的同质化,打造有地域特色的“旅游引力”。(完)

      甘肃新闻网 【编辑:刘薛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