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暖流润民心—甘南州打造“尼江”生态文明示范村走笔
原标题:和谐暖流润民心
——甘南州践行群众路线打造“尼江”生态文明示范村走笔(上)
编者按甘南藏族自治州把践行群众路线作为解决“尼江”问题的根本途径,有力化解了“尼江”地区持续近60年的恩怨。
当前,甘南州深入贯彻中央、省委精神,进一步把思想统一到中央领导的批示精神和省委的决策部署上,立足已取得的积极成效,总结经验、正视差距、综合施策,加快推进“尼江”地区长治久安和跨越发展,着力打造藏区生态文明示范村,建设幸福美丽新牧村。
连日来,本报记者再次走进“尼江”两村,感受党的惠民政策给牧村人民带来的新变化,体味群众思想细微变化中蕴含的大跨越和群众工作细节中透出的为民情怀。
记者 赵梅
中国甘肃网12月10日讯 据甘肃日报报道 相逢一笑泯恩仇,甘南州卓尼县尼巴乡尼巴村和江车村,在甘南州各级干部艰苦细致的工作下,终于驱走雾霾,迎来晴天。
然而,群众工作没有终点。引导群众跳出草山谋发展无疑是彻底解决“尼江”问题的必经之路,也是甘南州接下来必须面对的难题。
“高配”干部、群策群力,以敢于担当的姿态为群众谋划发展大计……青山有知,江河为证,汇集着众多溪流的车巴河记录着持续、细致入微的群众工作带来的点点滴滴新变化。
合流
11月20日,甘南草原暖阳当空,在向车巴沟行进的途中,宽阔的草场、成群的牛羊,让人不由得心生温暖。
拐进通往“尼江”两村的路口,“坚持群众路线大法宝、团结发展大方向、依法办事大道理、建设组织大堡垒”的宣传牌,昭示着下一步“尼江”工作的思路和方向。
沿着通乡道路行驶约15公里到达麻路乡,便有奔涌的车巴河一路相伴。
车巴河由发源于江车沟里的江车河和发源于尼巴大沟的尼巴河以及石巴河三条支流合流而成,车巴河流至麻路乡汇入黄河上游的大支流——洮河。
在萧瑟的冬日,河畔树木的生机已然褪去,唯有滔滔的河水灵动而生机勃勃。
顺车巴河一路前行,到达尼巴乡时,时至午后。正午饱满的阳光照在晾晒着芫根的麦架上、收获完毕的田地里,让人联想到来年的年景和希望。
11月19日选派到江车村担任党支部第一书记的才昂南杰,刚从村里回到乡上。不到一天半时间,他已经走访了26户村民,详细了解基本情况,围绕村民对危房改造、重建及集中安置、异地扶贫搬迁等意愿进行了细致的调研。
选派优秀干部进驻村级班子,协助两村开展各项工作,是甘南州多措并举、集优纳贤,健全两村服务机制,有效推进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而采取的举措。
“在真情实意做好群众工作的基础上,加入项目带动,‘高配’村两委班子,无论从干部协作、项目落地等方面看,无疑都是最好的互补。”甘南州委书记俞成辉说,前一阶段群众工作取得的成果并非终点,而是起点。甘南州将站在新的起点上客观审视“尼江”问题,切实担负起推动“尼江”地区转型跨越和长治久安的政治责任,集中解决制约“尼江”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最紧迫的问题,着力打造藏区生态文明示范村。
对世代逐水草而居的两村群众来说,由于闭塞落后、文化水平低等诸多因素制约,让他们接受现代养殖方式和其他生产方式,绝非易事。
俞成辉说,原有驻村干部侧重做思想工作,新配干部侧重项目落地、实施及引导工作,可实现信息共享、协同引导、相得益彰,各级干部的协同协作一定会促进群众思想的转化。
日夜奔涌的车巴河默默养育着江车、尼巴地区的百姓,而各级干部的合力与此遥相呼应,不谋而合。
交融
一路颠簸,从江车沟口行驶7公里后便到了尼巴大沟沟口,牧道开始变得愈加坑洼不平。
穿过遍布草原的条条溪流,路过帕吾娄沟,再行驶4公里,终于到达加巧沟口。在拐进沟口不到1公里处,汽车最终还是抛锚了。距离目的地还有4公里的路程,大家下车徒步前行。
这样的情形干部们不知遇到过多少次,而这些沟沟道道,有时他们甚至一天要跑两次。
崎岖的牧道上,干部们脚步匆匆,他们统计着山底下搭建的帐篷数量,分析着搬牧情况,并不时与往年坐牧情况进行比对。
冬天,漫山遍野泛黄的牧草使草原呈现出另一番景致。阴面山坡上,立冬时节的一场大雪还未消融,零星积雪覆盖的草山如一块黄白相间的花布,向天际延伸。
“立冬一场雪,明年必定雨水充足,水草丰茂。”尼巴乡党委副书记、尼巴村包村干部准格加感叹道。
准格加已在尼巴乡工作20个年头,而乡党委书记杨世栋也已守护这片草原近18个年头,乡长拉目才让在这里生活了16个年头……
从青春年少到不惑之年,他们最美好的年华都留在了车巴沟里。他们亲眼目睹了曾有的纠纷,也见证了坚冰初融、矛盾淡化的过程,而今,他们更是听到了群众谋求发展的迫切心愿。
“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想方设法帮助群众脱贫致富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如今有了各级各界的帮助,我们更有信心了。”拉目才让由衷地说。
“如今,这里的群众工作稳步推进,干部们走村入户,给群众摆事实讲道理,引导大伙儿谋发展。”尼巴乡党委副书记、江车村包村干部杨完么说。
“要持续做群众工作,打开群众的发展思路。”甘南州“尼江”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刘智勇说。
在干部们朴实的话语中,记者感受到了他们厚重的为民情怀。
“我们要通过不断改进各级干部的工作作风,努力把群众工作往深里做、往实里做,以扎实的作风赢人心、暖民心!”俞成辉说,立足当前群众工作已取得的积极成效,进一步巩固和深化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继续深化双联行动,把教育实践活动中服务群众的有效做法常态化、制度化,实现群众工作由点上发力、面上开花向全面激活、纵深推进转变是彻底解决“尼江”问题必须遵循的原则。
同心
“你好!你好!”在尼江两村穿行,干部和村民们总是这样相互问候,村民们还热情地邀请干部到家里喝茶……
在解决“尼江”问题上,第一阶段的群众工作侧重于化解两村群众多年来的积怨,而接下来要做的则是在巩固成果的基础上,转向引导群众减少对草山的依赖,拓宽发展思路,转变生产方式。
“担当比承诺更实在,干部们走进群众,就是给群众信心。”俞成辉说,不论是理顺群众情绪、化解矛盾积怨,还是制订发展规划、兴办民生实事,都要倾听群众呼声、掌握群众意愿、顺应群众期盼,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与他们同心共谋发展大计。
而今,在干部们持续进村入户深入了解群众需求和发展意愿的基础上,两村驾驶员培训、未就业大学生报考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等工作逐步推进。
“我想报考B照,既可以开大车跑运输又可以开小车。”江车村村民班玛旺秀对前来询问他是否愿意报考驾驶证培训的杨完么说。
班玛旺秀告诉记者,乡上的干部得知他的意愿后和他促膝长谈,还帮他谋划开设藏家乐等事项。
而在江车河畔,尼巴乡驻江车村包村干部才让东主正在给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讲解发展旅游业如何带来经济效益,以及村里如何通过发展藏家乐等产业脱贫致富的具体事宜。
在尼巴村,尼巴乡副乡长、包村干部康毛吉正在给村支部书记讲解转变养殖方式,进行舍饲育肥的诸多好处……
血肉相连,干群同心谋发展。
正如尼巴乡党委书记杨世栋所言:“‘走近群众’容易,‘走进群众’很难。进村入户后怎么办、能不能交成朋友听到真话、有没有临场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能设身处地为群众考虑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都是需要干部时刻拷问自己的问题。”
溪水合流,润物无声,车巴河水诉说着往日的沧桑,带着美好的憧憬奔向远方。心怀希望的干部、群众心手相连,情意深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