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合作市四轮驱动 促转型发展

26.02.2015  17:02

  通讯员 韩延明 石祥潮

  2014年以来,合作市以“产业转型、城市提质、民生改善、社会管理创新”为突破口,奋力实现转型跨越发展,在建设幸福美丽新合作征途上迈出矫健步伐。

  全市完成生产总值27亿元,增长7.5%;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5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5.3亿元,增长9.8%;大口径财政收入达到4.3亿元,增长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1.53亿元,增长14%;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17000元,增长14.2%;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4850元,增长16.4%。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103.5%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9%。临合高速建成通车,引洮济合项目稳步推进,生态产业园区项目顺利实施,民生改善持续引深,招商引资成果丰硕……项目建设热潮一浪高过一浪。

  牢牢扭住产业转型这一关键。抓项目建设,保持发展规模和速度。积极争取落实专项资金4.5亿元,开工建设各类项目115个,完成重点项目前期和争取项目各13个。重大项目建设进展顺利,临合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合冶二级公里完成路基工程,兰合铁路、投资4106万元的叉斗至吉昂公路、投资3573万元的粮站山道路开工建设,投资1.32亿元的央德公路完成招标工作,东二路市场改造项目进入装修阶段,“引洮济合”工程顺利实施,城乡基础设施完成年度建设任务。签约招商引资项目9个14亿元。抓生态建设,夯实可持续发展基础。启动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市创建工作,推进生态环境修复与保护工程建设,建设绿色长廊1.8公里,面山退耕造林3000亩,人工造林2000亩,封山育林1000亩,退耕还林补植补造1074亩,黑土滩综合治理3.3万亩,人工种草2万亩。落实草原生态补奖资金3071万元。生态产业园区路网基础设施工程完成年度建设任务,6家企业入园建设。抓优势产业,带动农牧民脱贫致富。培育壮大高原生态农牧业、民俗文化旅游业、农畜产品加工业、绿色环保矿产业、传统藏学医药业、商贸流通服务业六大特色优势产业。积极参加各类旅游宣传推介活动,甘南高原特色生态旅游示范区集散中心地位日益凸显,接待游客数首次突破百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4.7亿元,分别增长25%和28%。抓特色种养产业,投资6871万元建设犏牛繁育、犏雌牛(奶牛)养殖产业带,新建养畜暖棚450座,养殖小区4个,扶持规范化建设专业合作社81个,年末存栏各类牲畜28.2万头(只)。建成优质青稞高产示范田1.5万亩、青稞基地8700亩,种植藏中药材1万亩。实现农牧业增加值1.9亿元,增长5.5%。加快华羚、燎原等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新厂建设和技术改造、产品创新,生产干酪素3000吨、奶粉1400吨。加大早子沟、辰州矿业公司采选技术改造力度,生产黄金2450公斤。积极发展商贸流通服务业,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8.8亿元,非公经济增加值达到8亿元。

  紧紧抓住城市提质这一重点。不断强化城市建设和管理,实现环境、功能、形象、品位“四大提升。全市城镇化率达到64.4%。严格规划审批管理,编制完成城南新区及火车站片区修建性详规、念钦街街景规划和2个村庄规划。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4200万元新建、改造城区道路4条,桑曲东路东延、卓玛西路、周措巷、尼玛路基本建成,格河沿岸污水收集管网工程开工建设,城东新区市交警大队技术业务用房等一批建筑相继落成,城市发展空间和服务功能进一步拓展提升。持续整治市容市貌,建立违法违章建筑黑名单制度,严厉打击违法用地和违章建设行为,加强市政环卫设施维护和绿化养护,建立全民参与城市卫生保洁长效机制,城区垃圾收集清运实现全覆盖,移动式公厕免费开放,环境卫生清扫规范化、机械化进程加快。

  始终坚持改善民生这一根本。不断深化拓展“双联”行动,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大力实施精准扶贫,争取财政扶贫资金2635万元,整合项目资金7142万元,农牧村饮水安全、通畅公路、“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都以扶贫脱贫为重点安排使用。实施整村推进项目10个,新建扶贫资金互助社7个,减少贫困人口3500人。积极发展劳务产业,农牧民技能培训7550人,劳务输转5100人,创劳务收入8170万元。紧紧围绕“六大任务”,衔接落实双联惠民项目98个9958万元,累计发放双联贷款1.6亿元,受益农牧民户3106户。中海油、平凉市落实藏区对口帮扶资金2946万元。

  不断创新社会管理这一保障。在安全生产方面,合作市要求各乡街道、各部门进一步夯实基础管理、落实工作责任,认真做好各行业、各领域的安全工作。在信访稳定方面,该市结合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访民生、知民情、解民事”集中走访、选派第一书记进村任职等活动,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主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呼声,解决群众难题,从源头上预防信访案件的发生。在平安创建方面,该市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持续引深“平安合作”、“法治合作”创建,推进社会服务网格化建设,织密治安防控网络,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最大限度增加群众的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