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双联与精准扶贫融合发展

02.03.2016  09:27

  甘南州双联行动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开展以来,采取务实措施,推动双联和精准扶贫工作融合联动,不断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推向深入。

  精准识别扶贫对象

  甘南州以双联为重要载体,靠实工作责任,通过加强督查力度,落实驻村制度,有效保障帮扶成效。全州各单位共累计进村7.5万人次,驻村5.5万天,宣传政策1.1万场次,反映民意5008条。同时坚持以18个特困片带、284个贫困村为重点范围,采取“33221”贫困人口识别法,对全州3万户、12.58万贫困人口进行建档立卡,其中2015年减贫9265户、4.2万人。以建档立卡成果为基础,全面对接省委、省政府精准扶贫配套文件,大力开展大数据平台信息采集、分析、整理、录入工作,扶持措施、帮扶责任到户到人、无缝对接,推动扶贫工作从“被动粗放”向“主动精准”方向转变。

  双联扶贫联动融合

  甘南州全面落实地级党员领导干部帮扶工作机制,开展了地级党员领导干部“包县、联乡、驻村、入户”抓精准扶贫工作,推进双联和扶贫攻坚深度融合。全州认真落实省委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战略及州委“1+17+1”工作方案,调整加强贫困县贫困村的双联帮扶力量,整合大学生村官、挂职干部、乡镇包村干部、双联单位干部等组建成贫困村驻村帮扶工作队,选派年轻优秀干部担任贫困村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使领导力量、扶贫资源和帮扶力量进一步向贫困村集中。深入推进“人大代表在行动”“政协委员助推双联行动”等活动,用足用活代表、委员资源优势,形成了多元参与帮扶、凝心聚力攻坚的良好扶贫局面。目前,全州共组建贫困村驻村帮扶工作队284个,实现了贫困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帮扶工作队全覆盖,确保每个贫困村都有驻村帮扶工作队,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

  增收渠道持续拓宽

  全州坚持把开展双联行动与“168”现代农牧业发展计划相结合,全力推进特色种植养殖、劳务输转等产业,大力发展农牧业专业合作社和劳务经济,进一步壮大农牧村特色产业,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积极培育壮大农畜产品加工业,带动贫困村农牧产业的深度开发,使贫困户更多地分享农畜产品加工增值收益,投入资金6亿多元实施项目,帮办实事1.3万件,其中基础设施方面的项目358件,已完成85件;富民产业培育方面的项目94件,已完成74件;公共服务保障方面的项目104件,已完成86件。稳妥整合扶贫、人社、畜牧等部门的培训资源,积极动员和组织贫困村群众参加“阳光工程”“雨露计划”“两后生”等各类培训,解决急事难事1744件,开展义诊4702人次,开展培训6996人次,使每个贫困户至少有一个劳动力接受技能培训,提升贫困人口的“造血”功能,拓宽增收渠道,增加劳务收入。

  小额信贷激发活力

  甘南州把解决融资难题作为双联行动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载体,认真落实《关于精准扶贫小额信贷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扶持对象,建立贫困户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完善贫困户贷款贴息政策,推广贫困户小额贷款保险,发放小额信用贷款,进一步解决贫困群众“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有效破解发展难题,大大调动了群众发展的积极性,为加快贫困户脱贫步伐注入活力。截至目前,累计发放双联惠农贷款3.75万户,共计22.9亿元,发放金穗惠农精准扶贫贷款1.51万户,计7.44亿元。各帮扶单位通过争取扶贫专项资金、引进社会资金、单位筹措资金等办法,投入资金1.48亿元,发展村级扶贫资金互助社661个。(记者赵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