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卓尼县建设生态文明示范村调查

30.11.2015  12:53

  原标题:生态文明托起美丽村庄

  卓尼县建设生态文明示范村调查

  中共甘南州委书记俞成辉在甘南州生态文明示范村建设工作会上以《树立“生态信仰”,把大自然的尊严还给大自然》为题的讲话,在全省掀起了热议,在甘南全州也发起了建设生态文明、发展生态经济的声势浩大的“生态革命”。以农牧为主的卓尼县通过生态文明示范村建设这一平台,生态环境这一稀缺资源已经转变为卓尼县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资本”。

  一个村就是一个“美丽童话”

  隆冬时节,穿梭在柳林镇上卓村乡村阡陌间,随处可见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画面,从新农村建设到新产业发展,一派如火如荼的景象。

  然而就在几年前,对于上卓村的农民而言,“生态发展”还是一个模糊的概念。随着“生态旅游”、“生态产业”、“生态家园”等具象化事业的蓬勃兴起,这个抽象的概念逐渐落实为切实推进农村发展的新引擎。

  农村要发展,资源是基础。在推进生态文明村建设中,卓尼县不是简单停留在将泥墙灰瓦变成新式楼房之上,而是对资源进行充分挖掘或创造,变资源优势为生产力优势,变生态优势为经济优势。

  生态文明示范村旨在把农村建设成为宜居宜游的美丽去处,因此其有了更新的诠释和更深远的意义,一个个特色村庄就像一个个美丽童话一样陆续诞生。

  “红色童话”的觉醒就让卓尼县博峪村的农民受益匪浅。“近年来卓尼的‘红色旅游’已经初现雏形,用于旅游设施建设的投入也在不断加大,现在,博峪村里的土司官邸修缮为‘博峪村希望小学’。”村党支部书记说,借着“土司文化”的金字招牌,博峪这个距县城5公里的小村庄,每年都会吸引上万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而博峪农民也改变了祖辈们的生产生活模式,放下锄头,办起了一家家别具风味的农家乐,每年的旅游产值正随着村里旅游配套设施的不断完善逐步增加。

  近年来,随着生态文明村建设的推进,除了博峪的红色旅游之外,卓尼县还诞生了诸如柳林镇白塔村、木耳镇多坝村等特色鲜明的童话村庄,为生态农村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一个村就是一盘“发展棋局”

  农村要发展,产业是支撑。在推进生态文明村建设中,卓尼县通过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依托生态、政策激励等形式,大力发展食用菌、高原蔬菜、网箱养鱼等特色产业,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支撑和保障。

  藏巴哇乡包舍口村的村民近几年通过网箱养鱼、种植中药材等方式走上了致富路,今年投资150万建设生态文明示范村,村里篮球场、卫生室、图书馆等文化娱乐设施一应俱全,俨然一个大山里的“城市小区”。谈及包舍口村近年来的发展变化,村党支部书记激动地说:“这是县上领导我们‘做足了山水文章’的结果。”

  一个村就是一个“文化舞台”

  农村要发展,文化是动力。在推进生态文明村建设中,卓尼县因地制宜,充分挖掘每个村庄的特色文化,把一个个村庄建设为一个个展示特色文化的大舞台,让文化成为农村腾飞的翅膀。

  柳林镇上卓村,就是借着这股“文化新浪潮”实现快速发展的典型。今年计划对上卓村一组投资560万元,对基础设施、产业发展、人居环境等方面进行重点建设。

  据村里七十多岁的孙文生介绍,近两年来,已经荒置多年的庙会传统文化重新红火起来,并出现了许多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有机结合的崭新活动形式。

  上卓村每年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当地农民们牵头组成了一支“乡间戏剧乐队”,几个擅长吹拉弹唱的农民在戏台上吼起了村里唱了几十年的秦腔大戏《辕门斩子》《二进宫》。戏服和戏曲都充分体现了民族特色,演出时他们穿上漂亮的戏服表演起来,吸引了十里八乡的村民。

  在卓尼县首批16个生态文明示范村建设中,生态文化的蓬勃发展已成为最鲜明的发展特色,目前,全县已经组建起许多支保留传统文化原汁原味、富有地方鲜明特色的农村文化团队,在丰富农村文化生活的同时,也让生态文明之花满园绽放。(记者 胡作政 通讯员 郑君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