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瓜州“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纪实

03.09.2014  18:16

  “双联”行动开展以来,瓜州县按照省委决策、市委部署,紧盯“六大任务”和“1236”扶贫攻坚行动,坚持稳中求进、试点先行、创新载体、搭建平台,推进粗放扶贫向精准扶贫转变,努力实现移民乡村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抓科学谋划集聚“双联”合力

  瓜州县坚持把最强的力量、最优的资源向移民乡村集中,政策、项目、资金、科技等要素向重点贫困村倾斜。建立常委包抓移民乡,县直部门包抓移民村,科级干部包组,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的“四包增收责任制”。引进长江商学院帮扶联系梁湖乡银河村,并启动实施银河长江新村公益项目。同时,积极开展人大代表在行动、政协委员助推“双联”活动,形成了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双联”、扶贫济困的良好氛围。

   抓设施完善夯实发展基础

  市、县两级始终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扶贫开发的重要抓手,坚持“统筹规划、综合治理、整组推进、连片开发”的思路,以移民乡村为主战场,积极协调跑项目、争项目、要项目,一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惠民实事有效落实。七墩乡锦华村改造危旧房200套,新建暖棚圈舍200座,新建幼儿园1座;梁湖乡银河村改扩建村委会450平方米,硬化、美化居民点人行道2.1万平方米,改造危旧房270户;广至乡完成2.76万亩分配耕地的第一轮适应性改良,置换耕地2000亩。三年来,市、县“双联”单位积极争取统筹各类资源和力量,累计投入资金10.4亿元,协同推进850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抓产业培育拓宽致富渠道

  市、县“双联”单位和干部从贫困村的“难肠事”和特困户的“钱袋子”出发,帮助指导制定“两规划一计划”,寻找增收的“好方子”和“金点子”。梁湖乡双州村种植枸杞1043亩,亩收入5000元以上;广至乡新堡村累计建成日光温室127座,引导试种温室葡萄75座,棚均产果400公斤、收入6000元左右。三年来,市、县“双联”单位和干部协调争取涉农贷款2.2亿元,落实帮扶资金5.3亿元,改良盐碱板结耕地2.8万亩。2013年,移民群众人均纯收入达4113元,是2011年的3.2倍。

   抓科技培训激发内生动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扶贫”与“扶智”并举,立足“村村有致富产业、家家有致富门路、人人有致富技能”的发展目标,以“教给移民干、干给移民看、带着移民干”的魄力和决心,大力实施“1+1”富民工程,大力开展“三讲三送”教育活动,组织实施“阳光工程”、“雨露计划”、“两后生”等培训工程,市、县两级参联单位累计举办各类政策宣讲和实用技术培训班660场次,培训劳动力12.6万人次,培育产业工人1.7万人。输出劳动力9.5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12.4亿元。

   抓干部作风密切干群关系

  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瓜州县把“双联”行动打造为机关作风转变的形象提升工程、教育培养干部的能力锻造工程、造福人民群众的德政民心工程。把帮助群众解决困难问题和为群众做好贴心服务作为考量“双联”干部的重要尺度,各级联户干部积极沉下身子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认真听取群众诉求,畅通社情民意。三年来,市县乡338个帮联单位、近4400名“双联”干部变“走读”为“常住”,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发放“连心卡”6000余张,深入贫困村、特困户6.5万人次,共梳理群众提出的问题和意见建议8787条,落实即知即改事项8637项,整改率达98.3%。

   抓典型引路发挥示范作用

  把典型引领和强基固本作为凝魂聚气、推动发展的动力。采取“以点带面、引领示范、典型辐射、互相促进”的方法,把党员致富户、产业富裕户、经济能人、协会带头人全部纳入“双联”行动,在枸杞、蜜瓜、设施蔬菜、劳务输转、土地改良等产业链上建立党支部12个。至目前,全县共培育设施农业综合示范园区26个、“双联”示范乡3个、示范村18个、示范户670户、致富带头人1320名。

  资金引进来了,项目建起来了,产业兴起来了,“双联”单位、干部帮办的一桩桩实事温暖着移民群众,一个个富民举措像细雨一样滋润着瓜州大地。(李校 王玉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