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瓜州县五项措施全面推进医疗体制改革

23.04.2015  18:59

   中国甘肃网4月24日讯 (通讯员 魏铭辰)近年来,瓜州县积极抢抓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机遇,以建立新型管理体制和机制为目标,以维护人民群众健康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日益增长的医疗健康需求,采取五项措施,全面推进医疗体制改革。

  一是加强新农合保障能力建设。全面推行“一卡通”的有效使用,并与健康档案等平台实现对接。推行意外伤害保险制度。全面开展新农合基金总额预算制度。进行门诊统筹支付方式改革,实行门诊统筹总额预付制度、门诊特殊病补偿制度;健全和完善支援农村卫生工程等医师多点执业配套管理措施,确保分级诊疗制度全面有效落实;进行住院补偿支付方式改革,实行住院费用总额预付制度、单病种定额付费制度。

  二是积极稳妥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深入推行法人治理结构试点工作,取消县医院行政级别,逐步完善理事会、院务会和监事会“三权分置”的管理新机制,落实县医院法人独立地位和管理自主权。继续推行科主任(护士长)竞聘上岗。在继续巩固完善政府投入、医疗价格调整、医疗保障支付改革、医院内部运行机制等改革成效的基础上,抓住医师多点执业政策的实施,与上级医院建立固定的业务协作关系,实现与上级医院的远程会诊。积极协调县财政部门建立完善县级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后的收入缺口补偿机制。

  三是推动形成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就医新格局。全面推行分级诊疗,在三道沟镇、锁阳城镇、西湖乡和南岔镇“四个中心卫生院”推行分级诊疗试点,综合运用医疗、医保、价格等手段引导患者在基层就医,实现“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疑难危重再转诊”的目标。一是研究制定与全县县、乡服务能力相适应的分级诊疗实施办法和瓜州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逐级转诊制度,确定分级诊疗病种及定额标准。属于新农合重大疾病范围的病种按照重大疾病相关政策规定执行。县域内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全面推行“先住院、后付费”支付方式改革。全面推行“一卡通”的有效使用,在3月底前县医院HIS系统要与健康档案平台实现对接。二是实施病种定额补偿和总额预付制度。对纳入分级诊疗的病种严格执行酒泉市制定的费用标准实行定额补偿,定点医疗机构应在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的基础上有效控制医疗费用,并向参合患者提供即时结报服务。定点医疗机构不得使用分解收费等方式向患者收取额外费用,增加患者负担。

  四是认真开展医师多点执业,形成县域内医疗资源“组团发展”的新格局。研究制定符合瓜州县实际的瓜州县多点执业管理办法,瓜州县医院中级以上职称医师和五年以上住院医师全部纳入多点执业范围,使东片的三道沟镇中心卫生院、南片的锁阳城镇中心卫生、西片的南岔镇中心卫生院和城郊片的西湖乡中心卫生院全面开展住院业务,使相应专业的科室一年能开展日常工作,确保50种以上常见病能够在“四个中心卫生院”医疗机构得到常规诊治,初步形成以县医院为“龙头”,以“四个中心卫生院”为支撑的“区域性”卫生医疗服务圈,使中心卫生院的中心带动作用得到充分发挥。通过实施省、市级医疗机构副高级职称以上医师在县级医疗机构多点执业,推动瓜州县医院专科建设,原来没有的科室或专业一年内建有雏形,原有科室有新业务开展,酒泉市分级诊疗工作实施方案中确定的100个分级诊疗病种能够在县级医院得到规范诊治。卫生监督所要加强对医师多点执业日常监督管理,定期组织多点执业工作开展情况的督查。

  五是全面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全面贯彻落实《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的实施意见》(甘政办发〔2013〕148号)精神,坚持“保基本、建机制、强基层”的基本原则,着力解决基层医改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一是深化编制、人事制度改革。结合计生、卫生体制改革有利时机,积极争取人社、编制等部门的支持,争取增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编制;加快建立县域卫生人才统筹机制,探索县域卫生人才柔性流动机制,合理调整县、乡医疗机构专业技术人员,促进各乡镇卫生院专业技术人员合理均衡。二是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严格执行2012年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甘肃省基本药物增补目录,基层医疗机构全部使用基本药物,严格执行网上采购制度,严禁网下采购,结算中心对非网上采购的药品(中药饮片和执行特殊采购的毒、麻、精神类药品、计划生育药品除外)不予支付药款。对配送企业进行动态积分管理,实行末位淘汰和黑名单制度,对出现两次以上违规的企业取消在瓜州的配送资格。引导基层医务人员规范使用基本药物,加强基层医务人员基本药物知识培训,将其作为基层医务人员绩效考核、执业考核的重要内容。三是推行服务模式转变。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服务站全面推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网格化管理和医护人员包片负责制度,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和群众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