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瑜伽女大师,要做就做更好的自己

01.06.2015  12:41

  原标题:瑜伽女大师,要做就做更好的自己

  蔡孟梅正在练瑜伽。受访者提供

  45岁,对于大部分女人来说,正是“上有老,下有小,处处都得顾及到,犹如蜡烛两头烧”的年龄,家庭和工作的双重压力以及日渐显现的力不从心,让很多这个年纪的女人陷入所谓的“中年危机”困境。但是蔡孟梅却在45岁的时候,成了当年自己最渴望遇见的那个人。

  记者 赵莉

   “我成为了当年我渴望遇见的人,这是心想事成吗?”

  短发、素颜、赤脚,枚红色的棉布长袍,异域风情的耳坠,初见蔡孟梅,是在西关的瑜伽时间工作室,她刚刚上完课,正和几个学员兼好友的同伴“坐而论道”。学员中有的人已经跟随她学习瑜伽长达10年,但依然留恋每次和蔡孟梅的聊天,哪怕只是闲谈。

  蔡孟梅席地而坐,抓一撮茶叶放进用一张圆形滤纸折成的漏斗里,开水冲透纸壁,茶叶被过滤,带着红茶的醇香入杯,再加入牛奶轻轻搅拌,一壶自制的奶茶就成了这段午后闲暇时光最好的陪伴。

  “其实生活的本质,说到底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就是别人对你的认知。当别人希望你扮演一个所谓的好的角色,比如好妻子、好妈妈、好员工,而事实上我们又做不到别人所希望的那种程度,这种期待与现实之间的落差就会产生痛苦。所以对痛苦最好的应对就是能够更准确更直接地认识自己,表达自己,哪怕是一些抱怨、压抑的负面情绪,也能够客观地表达出来。”

  蔡孟梅的表述并不通俗易懂,围坐在周围的同伴大多比她年轻,有的人似有所悟,有的人一脸茫然,蔡孟梅也不着急解释,语调平静不急不缓。同伴们也早已习惯了她这种在闲聊间忽然就“高深”起来的调调,懂的人也不解释,不懂的人也不追问,只管让话题自由散漫地延伸开去。

  其间有网友通过微信向蔡孟梅求助,是关于一个英语单词的释义。尽管蔡孟梅的英语早已达到可以在瑜伽领域做同声传译的水平,但她仍然详细询问了单词的上下语境,然后很快给出回复。像这样来自陌生网友的求助,蔡孟梅几乎每天都会收到,求助内容也涵盖方方面面,最多的便是瑜伽练习方法和人生困惑的解答,求助者多的时候,她甚至需要专门抽出部分时间来回复。

  闲散随意的下午茶持续了将近两个小时,下午4时30分,蔡孟梅招呼同伴一起收拾杯具,打扫瑜伽室的卫生,准备回家为儿子准备晚饭。蔡孟梅的儿子在兰州一中读高二,他踢足球,组乐队,谈女朋友,但是成绩优秀,性格随和,是典型的“别人家孩子”的代表,这让蔡孟梅无比欣慰,她热衷于为儿子准备各种花样的一日三餐,并且乐此不疲。

  “对我来说,我并不觉得做饭、拖地、洗衣服或者回答网友的求助,和练习瑜伽有什么区别,它们都是对生活的练习。我在厨房做饭,经常做着做着就会唱起歌来。以练习为锚,安定我们的心,以生活检验练习。慢慢地,练习和生活之间达成和谐统一,就有了生命自然的舒适节奏,那时就不会再去区分练习和生活,因为一切对你来说就都是生命。”蔡孟梅的嘴角漾着一丝宁静的笑意。

  生活中类似美好的练习还有很多,读书、音乐、画画、弹琴、花艺、电影、塔罗牌、占星术,甚至是什么也不做,只是静静地坐着冥想,在不用到瑜伽室授课的日子里,蔡孟梅的生活文艺得像一名17岁的少女,饱满得几乎就要溢出24小时之外。

  但这并不代表蔡孟梅有大把的空闲时间可以随意支配,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她的行程包括武汉、北京,最远到英国。在这些行程安排中,蔡孟梅作为全国顶尖的瑜伽大师之一,有着不菲的身价。尽管她在兰州的授课收费只是普通的市场价格,但那更多的是为了找到一些志同道合兴趣相投的朋友一起“玩”,在京沪等地授课,一节课收费动辄过千是常有的事儿。“我接触瑜伽的初衷并不是要靠它来赚钱,但是当你专注在某一件事情上,付出足够多的时间和精力的时候,它必然会给你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蔡孟梅说。

  显然,长达22年的浸润,让蔡孟梅收获的不仅仅是经济效益,在瑜伽的帮助下,她把自己练习成了一个无比幸福的女人,容貌姣好,心境平和,事业成功,家庭美满。在原本应该出现所谓的“中年危机”的年纪上,她变成了那个让别人羡慕,也让曾经的自己无比渴望的人。

  “我成为了当年我渴望遇见的人,今天在画画时,突然想起十几年前,有阵子很郁闷并且迷茫,那时我常想要是有个年纪大一点的人能回答我的各种疑问就好了。现在,我做的最多的就是回答各种问题,这是心想事成吗?”

   “我知道,我和自己的故事已经有了一些距离,我不再那么入戏,看戏的成分多了几分,而且有了些欣赏的心态,对自己的故事开始莞尔一笑。”

  蔡孟梅第一次接触瑜伽是在1993年,那时瑜伽还是一个生僻得几乎不为人知的领域,一位朋友在无意之中送给蔡孟梅一本关于瑜伽练习的书。那年蔡孟梅刚刚23岁,正是对所有新事物产生兴趣的年纪,也是容易诞生一切烦恼和困惑的年纪。纯粹是出于好奇,蔡孟梅开始按照书上教授的方法练习了起来,每天坚持20分钟。彼时的蔡孟梅对“21天养成习惯,28天改变人生”的励志格言深信不疑,她希望利用练习瑜伽来敦促自己养成锻炼的习惯。

  “那时候我对瑜伽的认识和今天的绝大多数人类似,以为它就是单纯的一种健身方式,和健美操没有太大的区别。”直到后来的某一天,蔡孟梅去深圳看望舅妈,在舅妈那里又碰到一本介绍瑜伽的书,才知道瑜伽原来是一个古老而厚重的文化体系,而体式的练习,不过是一种最浅层次的表象和载体。

  当时的蔡孟梅是一名口腔科医生,工作稳定,家庭幸福,但是这样一份让许多人羡慕都来不及的生活,却并没有给蔡孟梅带来真正的快乐,她常常处于一种潜在的紧张状态之中,被各种各样的烦恼困扰着,甚至感到迷茫和痛苦。她将这种焦灼的生活状态归结于幼时和父母的长久分离而导致的安全感缺失。

  蔡孟梅急切地想要寻找一种方式,来帮助自己完成认知和情感上的再次成长,而她初步窥探到的瑜伽世界,显然给了她这种希望。她不再局限于对瑜伽体式的练习,而是开始涉猎大量关于瑜伽文化的书籍,开始这场漫长而孤独的跋涉。

  关键性的转折发生在2004年,那时瑜伽练习作为一种时尚的健身方式正在城市里兴起。蔡孟梅的一位朋友开了一家瑜伽馆缺老师,想请蔡孟梅去临时代课,蔡孟梅则索性从部队转业,做起了职业瑜伽教练。一年后,因为不满于自己的所学,她决定赴印度系统学习瑜伽文化。

  “其实我对瑜伽的认识,也是从2005年以后才开始飞速发展的。真正的瑜伽并不仅仅是一种健身方式,更有一套完整的文化体系,而这种文化通过学习以后,是可以内化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和认知方式的。”蔡孟梅在自己的瑜伽之路上独自探寻了11年,终于得到了自己最初想要的东西。

  “自从离开工作单位(2004年1月我开始教瑜伽),大部分时间我都是自己待着。我学会了看自己头脑的戏码,一早上下来,比热播电视剧还动人,故事把我自己都感动了,一会愤怒,一会儿又觉得自己很宽广,什么都可以不在乎,无私给予世界。以前我会纠缠在这些故事中,还要找个人跟我一起演,碰到同样入戏的人,我便酣畅淋漓过把戏瘾,遇到不入戏的有时就灰头土脸自怜自爱一番,狠狠看几天灵性书籍找点平衡,至少这样会让我觉得我是有价值的。一个早上内在的这种模式实际上也是30岁后一直在循环往复着的轮回。只是,我知道,我和自己的故事已经有了一些距离,我不再那么入戏,看戏的成分多了几分,而且有了些欣赏的心态,对自己的故事开始莞尔一笑。”2014年,蔡孟梅在一篇名为《写在瑜伽十年之际》的文章中这样写道。

  从印度学习结束后再看国内许多翻译过来的瑜伽书籍,蔡孟梅开始觉得不满意,因为很多翻译并不精准,甚至有失英文原著的本意,于是她开始尝试阅读英文原著。蔡孟梅的英语水平在当时并不十分优秀,阅读中遇到不懂的地方,全靠一个单词一个单词抠着去理解,但也正是这种坚持不懈的努力,让她从阅读英文原著,到尝试着更准确地去翻译英文书籍,再到可以毫无障碍地完成瑜伽领域的同声传译,这是10年的努力和时光留在蔡孟梅身上的成就。

   “多年的瑜伽路,我一点点在突破,与此同时也带给很多人快乐,有很多新朋友……希望我们最终都能遇到那个更好的自己。”

  在2012年6月之前,好几年蔡孟梅一直忙着翻译各种瑜伽文章和书籍,做杂志,主持论坛,建立志愿者翻译小组,尽一切努力推广瑜伽文化,但现在她又重新回到了瑜伽的练习和传递上,这个过程的变化,不但影响了她的生活方式,也在所有的亲人朋友身上留下了痕迹。

  有一次,蔡孟梅带着儿子去外面吃饭,听到邻桌在大声探讨工作家庭生活的种种“技巧”,儿子当即对这种算计生存法表示不屑。这让蔡孟梅暗自欣慰:“我从来不要求他必须去做什么,当我想让孩子有所改变的时候,我会首先让自己变得更好,展示给他一种更好的可能性。”

  在这种“从不把10个手指头指向别人”的生活态度和教育方式的影响下,儿子浑然天成,每一天随顺安然且能独立思考,有自得其乐和对喜欢的事一探究竟的能力。“我很少履行妈妈的管教,因为很早我就发现了他的这些美好品性,能做的就是陪伴他,无条件爱他并给他一个开心的妈妈,教会他如何快乐的能力。”

  蔡孟梅身边的朋友甚至是素不相识的网友,也在受到她的影响。从去年开始,蔡孟梅开始把家里的藏书免费分送给有需要的人,很多人上门按需取书,有的人忙得没有时间,蔡孟梅甚至送书上门。对于在外地的网友,她会先将所有的书拍成照片发到网上,网友挑选好所需之书后,蔡孟梅用快递发送过去。

  蔡孟梅在最初练习瑜伽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几乎是8年多,希望把瑜伽作为台阶,让自己变成一个快乐的人,但是现在,她慢慢地有了一点感悟,也从对瑜伽的索取转变为愿意把自己交给瑜伽。“我现在心比较静,心里有空间可以去思考。这么多年的瑜伽路,我一点点在突破,与此同时也带给很多人快乐,有很多新朋友。感恩送给我第一本瑜伽书的人,也感恩瑜友的一路相伴,希望我们最终都能遇到那个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