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银行理财产品账面亏损41% 兑付收益6.2%
[摘要]这款中信银行理财产品耗资8亿元,以每股3.71元的价格,认购酒钢宏兴定增股。上月底清盘时账面亏损41%,却向投资者支付了6.2%的收益。
一款叫“中信理财之惠益计划成长系列5号3期”银行理财产品,100%投向酒钢宏兴定增,6月27日终止时,账面亏损41%,兑付收益却达6.2%
这是一款神奇的银行理财产品,创造了账面亏损41%而兑付收益6.2%的奇迹。
去年1月,这款叫“中信理财之惠益计划成长系列5号3期”产品,耗资8亿元,以每股3.71元的价格,认购酒钢宏兴定增股。一年后解禁时,股价跌至2.47元,账面亏损33%。上月底清盘时,股价跌至2.18元,账面亏损41%。但就是这只亏损累累的银行理财产品,却向投资者支付了6.2%的收益。
“盈利”从何而来?
不是保本胜似保本
昨日,本报刊发《定增赌局爆仓 蒙面人24亿救场》,其中提及一款“中信理财之惠益计划成长系列5号3期”产品的奇葩收益——这则100%投向酒钢宏兴定增项目的产品,居然在今年6月27日终止时,获得6.2%的年化收益率。
据记者掌握的资料显示,上述理财计划成立于2013年1月18日,募集规模为8亿元,投向酒钢宏兴定向增发项目,投资比例为100%,其类型为非保本浮动收益型,业务模式为信托,且非结构性产品,预计最高收益率为6.2%,到期日期为2014年8月18日,限期19个月。
根据中信银行网站公布的5号3期提前终止公告,其中明确“由于产品所投资标的定向增发股票禁售期满,股票变现完成,本产品于2014年6月27日提前终止。”落款时间为6月27日。而在7月1日的清算公告中,对于“投资运作”的描述,再次强调“运作过程中投资了酒钢宏兴定向增发项目,投资比例为100%”。
矛盾随之显现。
按照清算公告,产品收益是通过参与酒钢宏兴定增,并且限售期满,变现抛售而获得。但是,从酒钢宏兴的股价看,这一说法几乎是天方夜谭。因为,自上述资金以3.71元/股价格在去年1月25日认购增发时,公司股价同增发价已经“倒挂”,而且至今年1月27日增发股解禁当日,较增发价折价33%。而且,解禁后,股价更是一路向下,最低在5月初探至1.94元,尽管最近几日有所反弹,但截至6月27日,即产品提前终止日,依然深套41%。
但是,此项“非保证收益”的理财产品,其清算公告显示,该理财计划的收益计算期为525天,年化收益率为6.2%,每万元净收益为891.78元,居然实现了预期中的最高收益率。
怎么卖都不可能
然而,从股价走势看,在整个过程中,定增资金几乎没有盈利的可能。
以产品终止日计算,该计划所谓的“抛售”期间只能是1月27日限售股解禁日至6月27日。而且,8个亿的产品规模,以3.71元/股认购价粗略计算,其认购的股份应该在2.15亿股以上。但今年一季报显示,截至3月31日,并未有持有2亿股以上股东退出。因此,理论上的抛售时间压缩到4月1日到6月27日。但是,从这期间酒钢宏兴整体成交量来看也不过区区2.21亿股。如此庞大的数量规模和该区间的成交量不相上下,即使每日“零敲碎打”都是这位股东卖出,该区间的均价为2.093元,也远不可能盈利。
假设该笔资金是走大宗交易通道,虽然能一次套出资金,但显然也无法盈利。一个明显的信号是,在6月27日之前,酒钢宏兴并无大宗交易上榜。当天,酒钢宏兴出现了3笔大宗交易。其中,两笔数量都在21720万股,成交单价均为2.1元/股,每笔对应成交额都在4.5亿元以上。两笔资金合计金额超过9亿元,无论是从资金规模,还是从抛售时间上讲,都同上述理财计划的“脱身”存在不少巧合。
但是,即便这部分计划“潜藏”在大宗交易的卖出方中,以2.1元/股的成交价格,较之3.71元的认购价格,已经跌去43%,能保本已是奢望,6.2%的收益简直就是“上天的馅饼”。更何况,实际的资金使用率还更高。据披露,此次理财收益期共525天,折算为17.5个月,这比原计划19个月的限期提前了一个半月。
是谁补了窟窿?
从逻辑上看,无论是用哪种方式抛售了公司股份,都将造成亏损。那么,这宗神奇的理财产品是如何做到的?
根据该计划披露的发售信息,上述计划募集后以信托方式参与投资,并且为非结构化产品。这意味着,信托计划全部投入酒钢宏兴定增后,一旦发生本金受损情况,无法用劣后级受益人的本金补偿优先级受益人的本金及保证其收益,除非这一信托计划整体成为更庞大认购计划的一份子,并成为其中的优先受益人,但是问题并未结束,这个更庞大计划的劣后受益人又是谁,来为这部分银行理财产品“卖单”?
换另一种可能,如果说是银行最终通过不同产品之间相互交易来调节收益,以体现某种程度的“刚性兑付”,这一做法虽然是业内“潜规则”,但在最新下发的银监会35号文的背景下,操作余地正在收窄。即使如此,也有一个问题——10个瓶子9个盖,总要有人来为这笔亏损买单,银行理应不是链条上的最后一环,这位“补缺者”,又是谁?
5号3期的问题解决了,可是还有更多需要安抚亏损心灵的投资机构。
例如,尚未出现在卖出榜单上的华融分级固利4号限额特定资产管理计划还有6.5亿股以上的持有量,而该计划去年1月18日成立,期限为“自成立之日起不超过19个月”,下个月就面临到期,截至7月11日,净值仅0.6596元。
据记者调查,这个资产管理计划对应工商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而且规模3倍于中信银行,面对即将到期的兑付压力,谁又来充当“补缺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