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新理念 贯彻求实效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来源于实践探索,根植于时代要求,必须贯穿于“十三五”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全过程,全方位覆盖,一体化推进。
在省市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上,省委书记王三运指出,深入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要结合理念特点和省情实际,重点把握好以下五点:
——创新的地位是“牛鼻子”。实施创新发展,认识上不到位,行动上就不坚决。必须认真领会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重要判断,在思想上真正重视创新的“牛鼻子”地位,在工作中真正发挥创新的龙头拉动作用。
创新能力不强,是我省经济发展的“阿喀琉斯之踵”。这与我省现有的创新资源、创新基础和创新潜力是不相称的。对此,既要保持清醒头脑,更要坚定追赶信心。只要我们立足自身的优势和条件,激活创新资源,整合创新力量,加强创新合作,在创新型甘肃建设上一定会大有作为。
坚持创新发展理念,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入手。宏观上就是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着力完善科技计划管理、科研院所资源整合、创新环节利益分配、军地企业融合发展等方面的制度和机制,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应用为目的的区域创新体系;微观上就是要加强技术和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建设,以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形式优化组合科研力量,建立从试验研究、中试到生产无缝对接的创新链条,进一步把科技需求侧同技术研发侧、转化侧贯通起来,真正催生一批含金量高、能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科技成果,实现经济和科技发展的良性循环。
——协调的关键是“弹钢琴”。实现协调发展和平衡发展,关键是要有“弹钢琴”的领导艺术。一方面长板要继续拉长,为协调平衡创造条件;另一方面短板要抓紧补齐,为整体发展注入后劲,做好统筹兼顾的工作。
抓好区域协调,要突出协同发展这个重点。要着眼发挥区域综合优势,突出区域协同合作,大力发展板块经济,按照“十三五”规划确定的区域发展战略,努力构建新的区域发展格局。要重视优势对接、政策配套这个牵引,重视道路连通、园区共建这个支撑,重视要素配置、产业互补这个内核,围绕各板块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和扶持,不断增强区域内的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区域间的发展差距。
抓好城乡协调,要突出一体发展这个重点。要坚持以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为依托,以城乡一体化发展为路径,着力抓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是提升城市带动能力,做大中心城市,做强中小城市,做好特小城镇;另一方面是补齐农村发展短板,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统筹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推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等一体化发展,加快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融合发展格局。
抓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要突出互促发展这个重点。要在夯实思想根基上着力,凝聚更广泛的共识,汇聚更强大的力量;要在提升道德境界上着力,营造崇德向善的社会风气;要在加强文化服务上着力,构建与全面小康社会要求相适应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在繁荣文艺创作上着力,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提升人民群众精神文化境界。
抓好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要突出融合发展这个重点。一方面要在机制建立上实现新突破,加快建立统一领导、军地协调、需求对接、资源共享的军民融合发展机制,促进经济与国防统筹发展常态化制度化;另一方面要在关键领域上实现新突破,更加重视重要资源融合共享和重大工程统筹建设,进一步加快“军转民”“民参军”项目建设,推动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协调发展。
——绿色的目的是“筑屏障”。要立足甘肃生态的脆弱性、战略性、复杂性,围绕打造生态安全屏障这一目标,依托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这一重要载体,建设一批重大生态工程,提升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解决群众关心的环境问题,不断增强绿色强省、绿色惠民实效。
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是推动绿色发展、改善生态环境的战略平台和重要抓手。要把建设综合试验区同落实主体功能区布局结合起来,坚持分区域综合治理,科学制定建设规划,推动生态建设由分散治理向集中治理、单一措施向综合措施转变,着力构建“四屏一廊”,为打造生态安全大屏障奠定坚实基础。同时,要布局建设一批重大生态工程,不断提升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
循环经济既是绿色发展的题中之义,也是绿色发展的重要路径。要继续用好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这一平台,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完善循环型经济发展体系,巩固和放大示范区建设效应。要推行绿色制造,围绕资源节约和循环高效利用,加快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大力发展再制造产业,建设一批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循环化改造试点园区、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和“城市矿产”示范基地。
实施绿色发展,基本的出发点就是要为人民群众创造天蓝、水清、地绿的良好生活环境。要深入系统地挖掘整理兰州空气污染治理经验,把这些经验推广到省内各地、应用到各个领域,不断加快环境治理进程,提高环境治理成效,让山川林木葱郁,让大地绿色遍染,让天空湛蓝清新,让河湖清澈见底,催生一幅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美丽甘肃画卷。
——开放的统揽是“黄金段”。要坚持以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统揽和牵引对外开放,深入实施“13685”发展战略,深度挖掘丝路经济发展潜力,着力建设向西开放大门户和物流集散大枢纽,释放黄金段的吸附效应和带动效应。
要打好“平台牌”,把经济、文化、生态等战略平台同向西开放进一步融合起来,一体规划、一体建设、一体推进。要打好“通道牌”,加快服务向西开放的陆港和空港建设,尽快把我省建成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重要的交通枢纽和进出口货物集散地。要打好“外向牌”,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鼓励省内大型骨干企业抱团走出去,同时引导各类企业融入黄金段建设。要打好“交流牌”,进一步推动向西的文化传播,加深两地人民之间的感情和了解,推动相关方面的交流合作,带动民心的相通、贸易的往来。
——共享的指向是“幸福感”。要坚持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牢扭住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这一工作的根本落脚点,努力使发展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具体实在的福祉和利益。
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需要把全面推动同重点突破结合起来。要更加重视民生制度建设,继续办好确定的民生工程和为民实事,进一步解决好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观念,严防各类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让人民群众生产放心、生活安心。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的重要指示,组合实施联村联户行动、扶贫攻坚行动和“1+17”精准扶贫方案,切实抓好“四个到位”:基础工作要到位,力量发挥要到位,脱贫手段要到位,奖惩评估要到位。
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需要把政府主导同市场运作结合起来。一方面,要按照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的民生工作基本思路,把牢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的民生工作基本方向,抓住公共需求的“最大公约数”,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增强政府的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另一方面,要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从省情实际出发,出台改革方案,制定具体清单,通过委托、承包、采购、合作等方式,把一些公共服务交给企业和社会组织去承担。
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需要把外力帮扶同自力更生结合起来。共享发展是多个方面的共同责任,政府要倾力扶持,社会要倾力帮扶,但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和鼓励广大群众用自己智慧的头脑和勤劳的双手创造幸福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