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理性判断应成为网络生活中的行为自觉
中国目前已有6.49亿多网民。无论是获取信息,还是进行社交活动,网络已经成为民众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一个巨大的舆论场也已经在线上形成,各种发生于现实生活中的公共事件在网络上发酵、升级。
在这个全民围观的时代,随着公共参与意识的高涨,网络为民意的释放提供了自由的空间和广阔的平台。无论是微博、论坛还是朋友圈里,人们除了分享属于个体的小时代的生活片段,更对这个大时代里发生的变化倾注了关切。几乎每时每刻,各种议题的公共讨论都在发生着。
但在网络蓬勃发展的同时,各种先天不足和生态弊端也随之凸显出来。比如网民的心态尚处于不成熟的阶段,最典型的表现是:容易冲动和愤怒,不够理性客观,太过急迫地表达观点而枉顾事实全貌。在这种心态的影响下,我们常常能够看到各种舆论反转、鸡同鸭讲的荒诞现象。
无论是现实社会还是网络空间,就事论事应该是最起码的准则。事件的来龙去脉都尚不清楚,就急于下判断,这是莽撞的表现。同时,这种莽撞不仅容易制造舆论生态的混乱,甚至还容易对当事人造成无谓的伤害。
做一名网民,几乎没有门槛,但要做一名好网民,除了遵守法律法规之外,更应该自觉提升自己的素质和能力。不是每个人对每起事件都能洞若观火,能够有深刻的思考,但最起码在表达意见和参与讨论的时候,应该做到实事求是。意见可以多元,但事实却是唯一的。
如今的网络世界是个众声喧哗的所在。噪声太多,往往影响着网民们对事实的判断。枉顾事实、不管是非对错的发言,与其说是公共参与,倒不如说是在任性地情绪宣泄。缺乏理性的表达,非但不是一种建设性的能量,还可能是破坏性的负能量。无度的道德审判、无谓的人肉搜索,都是网络生活中非理性的表现。
提升理性判断的能力并让它成为网络生活的日常自觉,是结束网络生态这种无序状态的必由路径。网民理智了,表达理性了,网络生活才能变得更加清朗有序,从嘈杂混沌的境地走出来,才能避免网络暴力的发生,网络文明才能够得以建立。
网络世界绝不是个可以肆意妄为的蛮荒丛林,它有着与社会有序运行所必须的规则和秩序。而这种规则和秩序的建立,除了需要法规制度进行必要约束,更有赖于网民素质的提高,尤其是理性判断的能力。当理性判断成为一种行为自觉,那就意味着网络生态的自我净化能力得到提升。
让网络告别丛林,让网友告别莽撞,理性判断应该成为我们网络生活中的行为自觉。(马平川)